职业病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既要保障工人身体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伤害;又要做到以最经济又实用的措施(既不多花老板一分钱;还要遵纪守法);满足政府监察部门及企业整个供应链的审核要求,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
职业病防治的核心内容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职业病防治方针的主旨和实施细节。
一、预防为主
职业病防治方针的核心是“预防为主”。这意味着,在职业病防治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上。具体来说,预防为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工作环境:不良的工作环境是职业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降低噪音等。
2.培训员工:员工缺乏职业病预防知识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职业病预防培训,告诉员工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注意安全事项。
3.检查和处理危险品:职业病防治中,对于危险品的检查和处理也非常重要。企业应该定期检查职业病的危险源,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防治结合
职业病防治方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防治结合”。这意味着,在职业病防治中,我们应该把预防和治疗结合起来。具体来说,防治结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康档案:企业应该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预防和治疗方法。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及时治疗:如果员工发生了职业病,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职业病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1.预防为主。防止职业病的首要措施是预防,应优先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改良工艺等措施,实现职业病危害源的控制。
2.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需要跨部门合作、全过程管理。要综合运用技术、管理、法律和教育等手段,协调完成职业病的预防、检测与控制等工作。
3.个体防护。在无法消除职业危害时,应当采取各种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给予从业人员必要的防护用品,对从业人员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自我防护意识。
4.治前筛查和监测。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职业病治前筛查和监测机制,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5.严格依法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依法依规开展,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倡导合法合规经营,加强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职业禁忌是指什么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职业禁忌是指,在某些特定职业中,为了保护从业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禁止从事某些具体工作内容或从事某些工作的人群。
这些职业禁忌是根据特定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制定的,旨在保护从业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职业病防治策略
1.加强知识培训:
让接触噪音、粉尘及有害化学品岗位的劳动者熟悉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危害方式、防治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职业卫生防治意识。
2.改善工艺设备:
例如清洗中用纯水清洗替代环保清洗,或研磨抛光设备上设计安装合理的通风装置,确保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佩戴防护用品:在特别环境(噪音、粉尘等)工作一定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噪音环境中佩戴防护耳塞,粉尘环境中佩戴KN90防尘口罩,接触三氯乙烯环境中佩戴防毒口罩及防护手套,以此来减少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
4.做好应急
在清洗岗位配置冲淋洗眼设备,确保劳动者受到化学品伤害后,能够就近使用洗眼设备进行冲洗。
5.做好监护
对接触粉尘、噪音及有害化学品岗位的劳动者,要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检查规定,组织做好岗前、在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调岗、早治疗。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