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天因职业病造成直接损失大约是多少?
估计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按照2011年12月3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针对职业病所造成的损害,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负有的赔偿责任。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因职业病致使劳动者患病或者死亡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相应的精神损失抚慰金等。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病企业赔偿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它会因当地政府的不同规定而有所不同。
每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其中仅职业病一项就损失近百亿,总计经济损失达到800亿元,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无法愈合的伤痛。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人权组织在大会上多次批评中国的安全问题,指责其“忽视人权”。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综上所述:我国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第五,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我国有50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超过2500万人,从职业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增病人数量,我国都居世界首位。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0亿元,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受到毁灭性的灾难和无法治愈的创伤。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 2002年初,河北省白沟镇的箱包厂暴露出严重的职业病隐患。25名工人因苯中毒,其中5人不幸去世。事件中,企业因生产条件简陋、缺乏防护设备和未告知职业病危害,使用高毒原料,最终导致悲剧。
亚洲第一的硅生产企业爆发出中国迄今最大的职业病事件,其背景是欠发达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冲动与环境健康代价之间的艰难选择镶嵌在苗岭山水之中的施秉县,距离省会贵阳230公里,是贵州省黔东南州15县之一。这里属低丘陵山区,矿产丰富。
【答案】:职业安全也称劳动安全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化学物中毒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伤害事故是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具有因果性、偶然性、突发性、再现性等特征,并有多因素性质。(一)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1.了解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强度和分布特征。
法律分析:职业病危害事故界定共分为三类,具体如下: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既要识别危险/危害因素,又要判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事故在GB/T28001-2001-1中被定义为“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职业病诊断有多难
1、职业病诊断之所以困难,主要在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职业病的诊断通常需要长期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因此,诊断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且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情况等。
2、通过这次职业病诊断的经历,小赖深感职业病维权之难。她认为,不仅是因为用人单位试图规避责任,还因为现行的法律对职业病诊断设置了过高、繁琐的准入条件。《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需要提供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但这些资料往往由用人单位保管,职工难以获取。
3、要到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做职业病诊断,还要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如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要证实劳动者在做这份工作之前没有相关的职业禁忌,产生的这个职业病是由于在这个单位工作长期接触了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
4、这是因为热射病被诊断为职业病是比较难的,这种疾病只会在高温天气下出现,平常的时候也是没有的。不过这位女工确实是在工作的时候出现了意外死亡,应该被认定为工伤,这样就能获得赔偿。因为涉及到纠纷,所以吕工的医药费不能进行医保报销,欠了医院数万元的医疗费用。
5、职业病多为慢性病,如果及时鉴定并进行治疗或者尽早脱离工作岗位,一般不会酿成惨祸。那么,申请职业病鉴定麻烦吗 就让裕祥安全网 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职业病的诊断是一项严肃、科学、客观、公正的法定行为,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劳动者(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我国目前规定了十大类132种职业病。
6、经过这次马拉松式职业病诊断后,我觉得职业病诊断实在是太难了,不仅耗费了我大量的费用,更摧残着我的心灵和维权意志。我个人觉得职业病维权难,不光是因为用人单位钻法律空子,故意设置障碍,规避赔偿责任,更因为现有的法律对职业病诊断(鉴定)设置过高、繁琐的准入条件。
7、工作接触史:首要条件是患者有明确的工作接触史,即其患病与特定的职业或工作环境有直接的关联。这种接触通常为长期且频繁,且与患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职业病列表:其次,所诊断的疾病必须存在于卫生和劳动部门制定的职业病列表中。
仓管员工作时突然晕倒,被诊断为重症中暑。这也算工伤吗?
案情简介:2017年8月4日下午3点,鹤壁市某助剂有限责任公司的职工李某斤在从事产品入库工作时,突然晕倒、昏迷。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后又于2017年8月5日入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医疗诊断为:职业病重症(中暑)。住院29天,于2017年9月3日出院。
我是2017年7月的工伤,右肘关节上缺失,福建厦门的,是几级伤残,有没有...
肘关节骨折没有造成其他伤害的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可以鉴定为十级工伤。相关的劳动者在工伤发生后应积极的进行治疗,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治疗痊愈后,到劳动部门指定的工伤鉴定部门进行鉴定,自身的实际伤残等级。 肘关节骨折工伤鉴定几级 仅骨折经过治疗没有丧失功能的不可以评定为十级伤残。
法律分析:应属于五级伤残,根据工伤五级伤残鉴定标准的第1“一侧前臂缺失; ”和1”肩、肘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法律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第五条 (二) 凡符合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五级。
一级伤残: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
根据《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一上肢在肘关节以上缺失”是五级,所以,伤残鉴定是五级。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 16180-2006)“一侧肘上缺失”是三级,所以,劳动能力鉴定是三级。当然,这都是根据各自的标准所做的初步判断,最终要以鉴定机构的结论为准。
四级工伤鉴定标准三级工伤鉴定标准包括: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脑脊液漏伴有颅底骨缺损不能修复或反复手术失败;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2并有轻度毁容;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等更多内容。
工伤鉴定伤残等级划分:一级工伤鉴定标准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更多内容。
工伤鉴定标准分为10个等级,具体明细如下: 一级伤残:包括面部严重毁容,且伴有表b2中的二级伤残之一;全身严重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以上,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通过的时间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颁布的。自2002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在2011年和2016年进行过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法律分析: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现行的是201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法律目录。
尘肺病跟职业有关系吗?
1、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容易得尘肺病职业:矿山开采工:煤矿的掘进工作,以及采煤工、金属矿山开采工是容易得尘肺病的,凿岩、爆破、支柱、运输过程之中会接触到很多的二氧化硅粉尘,以及灰尘,长期吸入的后果会产生尘肺,矿山开采的的主要作业环境是产生矿山开采的环境。
2、尘肺病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尤其影响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矿工。吸入粉尘导致的肺部纤维化,使患者呼吸变得困难,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矿工们为了生计,常常在充满粉尘的环境中工作,如煤矿、金属冶炼和岩石开采等地方。这些工作环境虽然报酬相对较高,但长期吸入粉尘使得他们面临尘肺病的风险。
3、尘肺病是由于职业性接触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的发生和粉尘接触量有明确的依赖关系,即粉尘接触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会引起尘肺。哪些生产方式易产生粉尘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如矿物质的粉碎、钻孔、研磨、打光、切削、粉碎的固体物质的筛分、搅拌、运输等,有机物质的加工、纺织等。
4、从国家目前的统计资料来看,得尘肺病最多的是煤矿工人,现在煤工尘肺占了职业性尘肺病的绝大多数,同时还有矽肺、电焊工尘肺等尘肺病病人,像煤矿工人、掘进工,比如打隧道、打岩石的工人也容易得尘肺病。
5、每个人都可能生病,而根据岗位的不同,在一些职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也可能出现一些特定的或者不太常见的疾病,可以将其称为“职业病”,比如长时间站立可能引发静脉曲张,长期从事矿产等行业可能增加出现尘肺病的风险等。而在职业病中,尘肺病的比例占了9成。
6、据我国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占尘肺总数的90%左右。主要分布在煤炭、冶金、有色、建材、机械、黄金等工业行业中。据调查,到2007年我省尘肺病患者超5万人,更严重的是还有大量无症状的尘肺病人。
7、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并不属于职业病的范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虽然某些职业环境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但高血压并不被视为一种典型的职业病。
2017尘肺病政府政策
1、具有石门县内户籍;确诊为职业性尘肺病或临床诊断的尘肺病,必须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认定;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无法确认劳动关系(原则上曾享受过用人单位的一次性政策补偿待遇的患者不纳入本次救治救助);参加石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有政策性补贴。如果因为工作原因导致尘肺病,是属于职业病范畴,但是必须到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确定。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患职业病的,经过相应的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被认定为工伤的,才能享受相应等级的工伤待遇,属于政策性补贴。案例:煤矿工人郭顺林因为职业患上尘肺病。
3、职业病中尘肺有13种,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这13中尘肺病分别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4、新增尘肺病治疗药品陈金甫表示,2017年版药品目录不仅适用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也同样适用于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员,目录制定中对工伤保险用药予以了特殊的考虑。
5、甘肃古浪县尘肺病悲剧 2009年,古浪县的金矿和煤矿工人因工作环境恶劣,11人因尘肺病去世。调查发现,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缺乏基本防护。政府采取措施,纳入新农合报销并提供救助,但问题的根源在于非法企业的监管缺失。
2017年伤残鉴定新标准
十级伤残标准: 一级伤残: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例如,完全丧失视力或双手功能等。二级伤残:器官严重缺损或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如严重肢体瘫痪等。随着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的递减,对功能的影响逐渐减小。
年,我国劳动能力鉴定领域迎来了新的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评定工伤和职业病患者的伤残等级,从而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十级伤残赔偿金具体为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20年再乘以百分之十。
年的十级伤残鉴定标准详细列举了多种身体状况下可能被认定为十级伤残的情况。
评定依据:器官部分缺损神罩,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10级伤残鉴定标准如下:一级伤残:皮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90%或躯干及四肢iii度烧伤,面积大于等于全身皮肤面积的60%。 二级伤残:肤损伤导致瘢痕形成,且瘢痕面积大于等于全身体表面积的80%。
年1月1日起标准改了,“肋骨骨折6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2根以上;肋骨骨折4根以上并后遗2处畸形愈合”才能评十级。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并且将在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1、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噪声:在生产过程中[strong]职业病2017年患者[/strong],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产生的声音[strong]职业病2017年患者[/strong],可对员工的听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暴露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的功能。
2、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 噪声、振动、辐射、粉尘、物理性损伤、高空、高压电、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
3、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不良的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紫外线、红外线、放射线)、噪声、振动等。
4、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不良的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的气压(高气压、低气压)、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紫外线、红外线、放射线)、噪声、振动等;化学因素,如工业毒物、粉尘等;生物因素,如某些寄生虫、微生物等。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因素。
5、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是职业病分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和心血管疾病。高温和低温:过高的温度可能引发中暑,过低的温度则可能造成冻伤或体温过低。气压:低气压可能导致高原反应,高气压则可能影响呼吸系统。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