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职业病防护:职业健康的关键挑战
随着夏季气温攀升,高温作业职业病防护再次成为焦点,建筑、冶金、环卫等行业的劳动者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极易引发热射病、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职业健康问题,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高温作业职业健康防护指南》,强调企业需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本文将从危害、防护策略及最新政策入手,为劳动者提供科学防护方案。
高温作业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才能有效防护
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易失衡,导致以下常见职业病:
- 热射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致死率可达50%,表现为高热、昏迷。
- 热衰竭:大量出汗引发脱水、低血压,易被误认为普通疲劳。
- 慢性损害:长期高温作业可能损伤肾功能、加重心血管负担。
最新动态:2024年多地报告建筑工人热射病病例,专家呼吁将高温防护纳入企业安全考核。
高温作业职业病防护核心:科学降温与健康管理
- 环境控制:
- 企业需配备通风设备,作业区温度超过35℃时应调整工作时间(如“做两头、歇中间”)。
- 使用遮阳网、喷雾降温等工程技术手段。
- 个人防护:
- 穿戴透气、反光的工作服,每2小时补充含盐饮品(500-1000ml)。
- 配备便携式体温监测仪,体温超过38℃立即停工。
- 应急处理:
发现中暑症状(头晕、抽搐)时,迅速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动脉。
高温作业防护政策更新:劳动者权益保障升级
2024年7月,人社部联合多部门修订《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
- 温度红线:日最高温≥40℃时,全天停止露天作业;37-40℃时段不得超过6小时。
- 健康检查:企业需为高温岗位劳动者免费提供入职前及定期体检。
- 津贴落实:浙江、广东等地已将高温津贴标准上调至300元/月,可通过“12333”热线投诉违规企业。
高温作业职业病防护实用建议:从个人到企业的行动清单
给劳动者:
- 避免空腹作业,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 学习“先兆中暑”识别口诀:“头晕口渴大汗淋,及时休息莫硬撑”。
给企业:
- 建立高温作业轮岗制度,设置“凉爽休息站”。
- 参考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高温应急演练指南》,定期培训急救技能。
权威资源:
-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官网(http://niohp.chinacdc.cn)提供《高温防护手册》下载。
- 微博关注“国家应急广播”,获取实时高温预警。
:高温作业职业病防护关乎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通过科学管理、政策护航及个人警惕,我们完全能够化解“热浪危机”,请转发给身边的高温作业者,多一份知识,少一分风险!
(本文整合自国家卫健委、人社部及WHO最新指南,数据截至2024年7月)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