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职业病标准有哪些
当噪声级别每升高3分贝时,安全暴露时间减半,即噪声等级达到88分贝,允许暴露时间为4小时/天,达到91分贝,允许暴露时间为2小时/天;达到94分贝,允许暴露时间为1小时/天。因此,当职工接触噪声超过允许暴露时间或超过允许接触噪声级别时,才构成噪声职业病危害。
关于听力的十级伤残为:双耳听力损失≥26 dB,或一耳≥56 dB;一般低频听力在26分贝以内算正常,高频听力在40分贝以内算正常。
耳朵听力受损可以认定为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与特定工作环境密切相关,长期暴露于有害因素下导致的疾病。如果耳朵听力受损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有关,可以被认定为职业病。 在某些职业中,如工作场所噪音过大或通过工作接触到有害化学物质,这些因素可能对耳朵造成损害并且威胁听力健康。
听力的职业病鉴定等级是按照损失的听力鉴定的。10级:双耳听力损失大于26dB,或者一耳大于56dB,即为10级(最轻)。
有噪声接触史,工作环境噪声超过国家标准GBZ2 去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院检查听力 排除其他疾病 连续接触噪声不少于3年 听力下降有一个程度问题,如果你还没有很明显的感到听觉障碍,一般还达不到职业病的程度。
2022职业病诊断标准有哪些更新的
1、一)尘肺。具体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1电焊工尘肺;1铸工尘肺;1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2、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3、职业病的鉴定必须符合以下的标准:职业病的患者必须是因为工作原因所导致的职业病;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患病的,必须是有毒有害的物质所造成的;职业病患者必须是在企业工作的职工;职业病必须包含在国家所规定的目录内。
4、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 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
5、八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九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6、其次,用人单位必须在员工开始接触有害物质之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便识别任何已存在的健康状况,避免进一步损害。定期检查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医学观察的员工,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体检机构的指示执行。
富勒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
1、而对于三期尘肺,诊断标准包括:大阴影出现,长径大于20毫米,短径大于10毫米;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超过四个肺区并伴有小阴影聚集;以及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超过四个肺区,伴有大阴影。这个新的诊断标准旨在提高尘肺病的识别和管理,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并促进尘肺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2、无尘肺(0期):胸片上无尘肺表现,或者仅为初期迹象。 一期尘肺(Ⅰ期):有小阴影,总体密集度1级,分布在至少两个肺区。 二期尘肺(Ⅱ期):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达到2或3级,分布广泛,或有聚集,但未达到Ⅲ期标准。
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1、拥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诊断标准。 从事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参加职业病诊断医师相应专业的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职业病诊断医师的职责和资质要求: 职业病诊断医师是专业从事全国职业性放射病诊断的管理人员。
2、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诊断标准。从事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工作三年以上。按规定参加职业病诊断医师相应专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考试内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20分。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0分。
3、职业病诊断医师需满足一系列特定条件,以确保诊断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医师必须持有有效的医师执业证书,这证明了其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此外,医师还需拥有中级或以上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表明其在医学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4、考取职业病诊断医师需具备的条件: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诊断标准;从事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工作三年以上;按规定参加职业病诊断医师相应专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5、具有医师执业证书等。根据查询《山东省职业病诊断医师管理办法(试行)》得知,山东省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是: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诊断标准。从事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6、在中国,为了确保职业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国家对职业病诊断医师的资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具体条件包括:首先,医师需要持有有效的执业证书,这是从事任何医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医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这表明他们在职业领域有着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水平。
7、为了确保职业病诊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医师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根据规定,从事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医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医师需持有有效的执业证书,证明其具备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其次,医师应具有中级或以上级别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体现其在医学领域的专业水平。
职业禁忌症修改名字
在职业病的诊断标准制定和表述规则中,GB/T 16852-1997 与GBZ T 157-2002 的立场是,他们并不支持使用“职业禁忌症”这一术语。这种表述方式在GBZ T 157-2009 的更新版本中已经有所调整,改为“职业禁忌证”。
在中国,医药代表出现的意义是良好的,药品生产企业希望有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向医生讲解新药的性能,告之药品的禁忌症等,从而引导医生正确的用药,同时也借此提高药品的销售量。
尽管如此,蛙人依然勇往直前,为国家安全和稳定贡献力量。潜水员这个名称,体现了他们专业性的特点。他们不仅仅是在水下工作的人,更是一种专业的职业。按规定,潜水员必须通过医学检查与选拔,确保身体健康,没有潜水禁忌症。
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你的名字观后感【3】 新海诚自己也表示,观众有反应说片子没拍好,故事没讲清楚。于是新抱着把故事讲清楚的想法,于13年带来其新作《言叶之庭》。朴实刚健的少年以制鞋为目标,遇到已经走路走得疲惫,看不清要向哪里前进职业女性。这是能看到新海诚成的作品。 这部影片里,新海诚终于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医疗器械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创可贴、避孕套、体温计、血压计、制氧机、雾化器等。其产品和生产活动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行许可管理,分别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对于顾客来说并不十分了解,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对他们一一解释,并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同时也会叮嘱顾客服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免出现不良的后果。
职业病如何确认
1、确认职业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 工作接触史:首要条件是患者有明确[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的工作接触史,即其患病与特定的职业或工作环境有直接的关联。这种接触通常为长期且频繁,且与患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职业病列表:其次,所诊断的疾病必须存在于卫生和劳动部门制定的职业病列表中。
2、工作接触史:确定职业病的首要条件是患者有明确的与特定职业或工作环境相关的工作接触史。这意味着个体在工作中暴露于特定的有害物质或特定的工作环境,而这种暴露与其患病有直接的关联。这种接触通常是长期的,且频繁接触特定有害物质或环境。 职业病列表:其次,职业病应该在相关的职业病列表中。
3、确认职业病确实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这意味着它与工作环境或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例如,如果某人因为长期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而导致了听力损失,那么这种听力损失就可能被视为职业病。其次,所患疾病必须被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
4、职业病的认定,需明确患病者身份为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员工。疾病发生必须与职业活动直接关联。引发疾病的有害物质,如粉尘,必须是工作环境特有的。最后,该疾病需由国家职业病名录正式定义。当所有这些条件均满足时,才能将该疾病视为工伤。
5、在实际操作中,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是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并确认为职业病。然而,单位不配合的情况常常导致劳动者在确定职业病过程中遇到困难。若单位拒绝提供诊断所需资料,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卫健委投诉,以获得支持。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1、根据工龄和听力损失特点,诊断分级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dB)和重度(56dB以上)噪声聋,处理原则包括调离噪声环境、劳动能力鉴定和助听器配置。对于对噪声敏感者,即使听力正常也可能需要调离噪声岗位。
2、轻度噪声聋:26dB~40dB(HL) 中度噪声聋:41dB~55dB(HL) 重度噪声聋:≥56dB(HL)我国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16152-199GBz49-2002)的颁布实施不仅为职业暴露群体的听力保护以及职业性听力损伤/耳聋患者的相关权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职业病防治机构提供了诊断和评定依据。
3、职业病噪音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系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确切的噪声作业史系指在超过GBZ2所规定的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的噪声作业,即工作场所的作业人员8h等效接触噪声限值≥85dB(A)。
4、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是按照损失的听力鉴定的,如10级标准为双耳听力损失大于26db,9级标准为双耳听力损失≥31db或一耳损失≥71db,8级标准为双耳听力损失≥41db或一耳≥91db等。 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是什么?噪声聋职业病鉴定标准是按照损失的听力鉴定的。
5、我们国家目前正在使用的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是GBJ49-2014,也就是2014年最新版,目前新标准也在制定之中。
6、与旧版相比,新标准有显著变化:首先,诊断名称调整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以反映其职业病的特性;其次,更加重视噪声暴露与听力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另外,观察对象的定义和分级制度进行了简化,只保留轻度、中度、中度噪声聋三个级别,以便于实际操作。
7、该病的诊断标准有职业性噪声接触史、听力损失程度、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性噪声接触史:诊断的首要条件是患者有长期接触噪声的职业性噪声接触史。这包括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是噪声聋的主要临床表现。听力测试的结果可以反映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哪些
1、职业病体检通常包括一系列基本检查项目,以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符合工作要求。这些检查项目一般包括验血、验尿以及心电图等。验血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有助于发现贫血、感染等问题;验尿则可以检查肾脏功能和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2、职业健康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职业健康检查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对员工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础生理指标的测量。此外,还会针对具体职业特点,进行特定部位的检查,如听力、视力、肺功能等。这些基础检查有助于发现员工的早期健康问题,预防潜在疾病的发生。
3、接触粉尘类:对接触粉尘环境的员工进行的检查,如矿工、面粉厂工人等。 接触化学因素类:针对接触化学物质,如化工厂、农药厂的员工。 接触物理因素类:包括高温、噪声、振动等环境下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冶金、建筑工人。
4、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定期)、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上岗前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健康检查是指用人单位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在参加工作前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发现职业禁忌症。如从事铅、苯作作业的工人着重进行神经系统和血象的检查,以确定该工人的健康状况能否合适从事该项作业。
5、职业健康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岗前健康检查:新入职员工在开始工作前进行的体检,旨在了解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从事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预防因职业因素引发的健康问题。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引用标准
1、GB/T16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是中国评定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的国家标准,它根据伤残程度将职工[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的劳动能力分为十个等级。
2、《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制定的,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共同制定。其核心内容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生活自理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至十级,等级越高表示伤残程度越重。
3、三个。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标准鉴定有三个版本,分别是GB/T16180-200GB/T16180-2014和GB/T16180-2022。其中,GB/T16180-2014和GB/T16180-2022是最新版本,分别于2014年和2022年发布实施。
4、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填写《劳动鉴定申请表》,申请劳动鉴定。
5、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和标准进行:明确伤害类型 职业病:指在特定工作条件下,职工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机械性作用、物理性作用和生物性作用而患上的疾病。如矽肺、尘肺、铅中毒等。
6、职业病的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六级。分级标准主要依据职工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六级致残可能意味着职工几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依赖[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他人照顾。总结:职工工伤和职业病的鉴定标准和致残程度是保障职工权益的重要依据。
7、法律分析:工伤鉴定标准是受伤职工被认定为工伤后,对伤残程度进行鉴定所依据的标准。
职业卫生责任制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制定
认真贯彻执行职业卫生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规章制度。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汇总和审查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计划执行。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职业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具体内容是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明确答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工作场所卫生管理、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等。详细解释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这是职业卫生管理的核心。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业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制定具体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职业中毒有哪些危害
刺激性气体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包括氯气、光气、HCL、氨气、氮氧化物、有机氟化物等。接触刺激性气体可导致流泪、咽痛、咳嗽、气急、烦躁等,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接触极高浓度时,甚至可能导致电击样死亡。
毒物进入人体后,会对其组织和器官产生毒性影响,根据不同的毒性,可能影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骨骼等。职业中毒的症状不仅限于局部刺激和腐蚀,还可能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癌症和畸形,某些毒物还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中毒症状包括麻醉作用和皮肤刺激,长期接触高浓度正己烷还可能导致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手指、脚趾端麻木感,以及手和足部触觉和痛觉减退。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运动神经损伤,尤其是下肢远端无力,严重时可导致肌肉萎缩或下肢瘫痪。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脱离接触1-3个月,病情仍可能继续发展。
许多毒物对血液系统能够造成损害,根据不同的毒性作用,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以及白血病等。铅可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毒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
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过量接触毒物可引起慢性中毒;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的毒物可引起亚急性中毒。
甲苯对身体是有很大危害的。它是一种无色带特殊芳香味易挥发的液体,有苯样味,是有害物质。它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致人慢性中毒或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的症状,最初期时,齿龈和鼻粘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症。造血系统的变化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
汞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健康问题,由于汞的流动性和易蒸发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其危害。汞,即水银,作为一种银白色液态金属,常温下易挥发,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以蒸气形式。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内容有哪些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的基本信息、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诊疗资料[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劳动者的基本信息[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这部分会记录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这些都是[strong]职业病诊断最新更新内容[/strong]了解劳动者基本状况的基础信息。
根据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员工健康体检结果及处理情况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哪些内容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职业病有哪些类型尘肺。有硅肺、煤工尘肺等。职业性放射病。
包括职业健康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等。
法律分析:放射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保存时间为长期保存。法律依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另一方面,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则详细记录了工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教育背景等,同时记录了工人的职业史,尤其是接触有害物质的职业经历。既往病史部分,重点关注职业禁忌症和因职业暴露可能引发的疾病,同时也会记录工人的自觉症状及体征,以及常规的身体检查结果。
职业病体检DR能否替代传统胸片
如果从微观角度比较,胸片可能会比DR稍微产生略微更大的辐射剂量,但这差别通常很小。
胸部DR不含片是指通过数字化X光摄影技术获得的对胸部进行诊断的医学检查,不需要再使用传统的X光片。该技术可以将X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电脑处理得到高清晰度的胸部影像图像。因此,胸部DR不含片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向观察胸部,有助于医生准确地检测疾病。
DR胸片指的是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拍摄的胸片,这种技术使得医生能够通过计算机查看和分析图像,提高了诊断效率。 DR胸片相较于传统X光胸片,图像更清晰,能展示更多细节,减少患者就诊时间,同时降低辐射接触。 该检查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如肺炎、肺结核、肺癌和胸膜炎等。
问题分析: 你好,胸片和DR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成像技术不一样,胸片是x射线穿过胸部,投影在胶片上,形成胸片,而DR则是数字成像,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对人体的辐射量基本上是一样的。
第一,没有任何一种职业病只通过照DR就能确定;第二,DR几乎不能用于职业病诊断。尘肺病的诊断依据是高千伏X射线胸片,DR不能用作尘肺病的诊断依据。其他职业病的诊断也极少用到DR。
例如胸片(不出片)45元,胸片(出片)65元。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选项即可。总体来说,体检中DR胸片的提供和结果形式,取决于体检中心的政策和你所选择的服务类型。在获取信息时,应充分考虑自身需求,权衡服务的性价比。同时,对于结果正常的胸片,其实际价值需谨慎评估,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DR)的辐射剂量确实比传统胸透要小。DR胸片的辐射剂量大约只有0.023mSv,而胸透的辐射剂量是DR胸片的几十倍。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