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离职查出职业病期间的工资怎么发
不支付工资[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因为已经离职。中国政府规定诊断为规定职业病[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需由诊断部门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规定职业病患者,在治疗休息期间,以及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有的国家对职业病患者给予经济赔偿,因此,也有称这类疾病为需赔偿的疾病。
离职体检发现职业病,那么正在职业病建立起公司是不会给[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你支付任何工资的,而且你已经离离职体检发现职业病,那么正在职业病鉴定期公司是不会给你支付任何工资的,而且你已经离职了,除非是没有离职。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在入职前体检不合格,用人单位不录用劳动者是正常的,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而在在职期间体检不合格,若用人单位以此为由辞退劳动者,则劳动者有权索要经济赔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依据劳动者在职期间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若劳动者月工资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按三倍计算。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法律分析:只要在发现被诊断为职业病时起,在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个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起申请,无论该职工还是不是原来用人单位的职工,可以要求工伤离职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的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职工治疗期间工资怎么计算
1、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其中“原工资”按照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平均月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按规定比例计算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2、如果职工发生工伤前在用人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本人工资”的计算期限,即以发生工伤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如果职工发生工伤前在用人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则应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所发工资总额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3、在此期间,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相应薪酬。工伤治疗期内,工资福利待遇包括以下几点:发生工伤或职业病时,员工享有工伤医疗待遇[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其所在单位需依照公司出差伙食补贴标准的70%支付伙食津贴;患者若需前往统筹地区外就诊,其交通和住宿费用应按公司出差标准获得报销。
4、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的工资计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工资福利待遇将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仍能获得与工作期间相同的薪酬福利,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5、这一期间包括住院治疗及出院后的休养时间。在此期间,工伤职工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正常工作期间完全相同,由所在单位按照原工资标准按月支付。在计算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工资计算基数应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若受伤时间不足12个月,则以受伤前实际工作月份的平均工资为基数。
6、工伤期间工资计算规则明确,保障劳动者权益。在遭遇工作事故伤害或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期间,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维持原状,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通常限定为12个月,特殊情况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7、若高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按此标准计发;如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六成,则按此标准计发。《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工伤养伤期间的工资怎么给
1、工伤养伤期间的工资应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且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通常是按照工伤职工受伤前正常出勤时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发放。
2、工伤养伤期间,员工的工资待遇由原单位按其工伤前的工资福利标准进行发放。发放时长由伤情决定,通常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若伤情较为严重或特殊情况存在,经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发放期限,但此项延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3、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原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4、工伤养伤期间,职工的工资待遇标准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首先,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确保职工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其次,停工留薪期的设定为一般不超过12个月。对于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者,通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停工留薪期,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5、工伤在家养伤期间工资记算如下:发生工伤前在用人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其原工资标准;未满12个月,则应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所发工资总额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未满1个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6、停工留薪期有限制:不过要注意啦,这个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当然啦,如果你的伤情特别严重或者情况比较特殊,经过相关部门的确认,是可以适当延长的,但是延长的时间也不能超过12个月。所以呀,工伤期间你不用担心工资会减少,只要好好养伤,该拿的工资还是会一分不少地给你的。
职业病赔偿标准
在[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我国[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职业病赔偿标准依据伤残等级分为一到四级[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分别对应二十一到二十七个月的工资赔偿。在此期间,劳动者可向当地保险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基金,金额约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九十,而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工作工资应正常发放。
职工因工致残赔偿标准如下:一级至四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27个月本人工资,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伤残津贴:一级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业病赔偿的金额计算主要依据受害者的实际损失和具体情况。这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具体数额需根据工伤认定等级和当地的经济状况来综合评定。赔偿标准还应考虑患者后续治疗费用和残疾程度,以全面反映受害者因职业病造成的生活和经济压力。
伤残津贴:伤残级别为一至六级的员工,每月可享受相当于本人月薪90%的伤残津贴,但员工退休后不再享有伤残津贴。交通食宿费:员工在治疗职业病过程中产生的合理交通和食宿费用可以得到报销。康复治疗费:员工因职业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所产生的费用,由相关机构承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37条的规定,职业病患者可以享有以下赔偿:医疗费、交通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护理费以及伤残补助金。对于伤残级别的确定,根据员工的伤残级别,可以享受不同标准的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
噪声聋是法定职业病之一,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享有相应工伤待遇。
职业病停工治疗期间,工资应该怎样发放?
工伤期间[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工资标准,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发放。《工伤保险条例》规定[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继续治疗的,继续享有工伤医疗待遇。如工伤职工生活无法自理,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由所在单位承担护理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标准即为工伤或职业病发生前的正常工资,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津贴等。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应由所在单位按月进行支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期间。这一期间包括住院治疗及出院后的休养时间。
在停工留薪期间,职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而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其原有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一期间,工资的计算方式通常如下[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 若职工的工资实行计件制,由于每月工作量不同,计件工资会有所浮动,应具体分析情况。
职工在工伤期间,工资由原单位按月发放,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即按受伤前工资标准支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在此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仍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工伤期间的工资标准与受伤前保持一致。
法律分析:职工患病,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内的,其病假工资按以下办法计发: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给;连续工龄满3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95%发给。
职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工资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休养期间工资该怎么发
员工在工伤期间,工资也需要发放。工伤期间的工资标准,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发放。《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工伤休养期间工资该怎么发 工伤期间由工伤职工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在受工伤期间,职工的工资发放有明确规则。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单位需按月支付,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工伤康复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也保持不变。用人单位应按月支付,工资数额应为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在家养伤期间工资记算如下:发生工伤前在用人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其原工资标准;未满12个月,则应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所发工资总额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未满1个月,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工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期间员工的工资如何发放
依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员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时[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其在停工留薪期间内,仍能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也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 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也不得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在职工因工伤或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时,其在停工留薪期内[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并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若伤势严重或情况特殊,需经设区[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但总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该政策的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是:《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在工伤期间,员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员工即使在工伤期间,工资收入仍能得到保障。综上所述,工伤期间员工的工资发放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旨在保障员工在受伤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鼓励单位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伤医疗待遇,促进员工康复和工作稳定。
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涉及员工权益保障。员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即为工伤。员工主张工伤赔偿需经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和赔偿三个阶段,工伤鉴定为劳动能力鉴定。工伤期间,员工除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发放相应工资。
单位上班过程中突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工资怎么算?
法律分析: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职工患病或者非工伤治疗期间可以享有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80%的病假工资。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依据《劳动法》的相关条款,突发疾病的情况不符合工伤的认定标准,因此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不能申请工伤赔偿。法律规定,员工因患病或非工伤情况需要治疗时,企业在员工规定的医疗期内应当按照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的金额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法律分析:上班期间突发疾病的,如果不属于职业病范畴的,只有出现因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发病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才能视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可以请求支付工亡赔偿金。如果突发疾病为职业病的经过工伤认定后可以享受工伤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医疗支出费用和伙食补助及护理费用。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工伤,赔偿包括6个月本人工资的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同时,职工享有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但可根据单位内部规定支付。职工医疗期满后,若能从事原工作,则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若不能,则用人单位应另行安排适当工作。
工作中突发疾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工伤,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这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对于非因工死亡的待遇,若当地法规或政策有具体规定,应遵循当地的规定执行。
患有职业病在治疗期间的工资怎么算?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其中“原工资”按照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不包括加班工资。按规定比例计算后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连续工龄满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60%。
关于病假工资的标准问题,按照相关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据此,病假期间的待遇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
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的工资计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其原工资福利待遇将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仍能获得与工作期间相同的薪酬福利,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工伤治疗期间工资如何计算?律师解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企业员工工伤治疗期间工资如何结算
1、在此期间,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相应薪酬。工伤治疗期内,工资福利待遇包括以下几点:发生工伤或职业病时,员工享有工伤医疗待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其所在单位需依照公司出差伙食补贴标准的70%支付伙食津贴;患者若需前往统筹地区外就诊,其交通和住宿费用应按公司出差标准获得报销。
2、员工在工伤期间,工资也需要发放。工伤期间的工资标准,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发放。《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3、职工住院治疗期间,单位应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若职工需到统筹地区外就医,单位应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交通、食宿费用。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情况特殊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4、工伤期间工资的全额支付:员工在因工伤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继续支付其全额工资。这笔工资应不低于员工伤前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措施有助于减轻员工因工伤造成的生活和经济负担。
5、工伤期间工资全额支付:在劳动者因工伤而无法上班期间,单位应当继续支付其工资,且工资应当按照工伤前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工资水平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伤期间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能够缓解工伤造成的经济压力。
职业病能得到那些赔偿和待遇?
1、法律分析:实际中,一旦被鉴定为职业病的,就可以认定为工伤,可以获得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2、工伤职工在享受上述待遇的同时,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其他相关费用的补偿,比如因工伤导致的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等。同时,对于因工死亡的职工,其遗属还可以申请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等。工伤职工应当在工伤发生后及时就医,并保存好相关医疗费用票据,以便日后申请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3、当因职业病去世的劳动者家属,也有权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这些补偿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及因职业病死亡一次性补助金。这些补偿旨在帮助家属应对因职业病导致的经济困难,确保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对于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国家还提供适当的岗位津贴,以鼓励他们更好地工作。
4、对于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将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等。伤残津贴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基金将补足差额。此外,这些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额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
5、首先应当认定,病人死亡是由于职业病,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工伤,即可以按照工伤的赔偿标准来执行,但具体的数额要根据你所在的地区,户口所在地来确定。
6、工伤赔偿金:根据工作性质和所在地区的规定,支付相应的工伤 赔偿金。伤残津贴:如果听力损失导致员工无法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雇主应支付一定的伤残津贴。抚恤金或死亡赔偿金:如果听力损失职业病导致了死亡,家属可以获得相应的抚恤金或死亡赔偿金。
7、职工因工致残赔偿标准如下:一级至四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27个月本人工资,二级25个月,三级23个月,四级21个月。伤残津贴:一级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生病住院期间工资怎么算
当连续医疗期间在6个月以内时,若员工在本企业的工龄不满2年,其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60%;已满2年不满4年,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70%;已满4年不满6年,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80%;已满6年不满8年,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90%;工龄满8年及8年以上者,病假工资为本人工资的100%。
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连续工龄满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疾病救济费为本人工资的60%。
劳动者生病住院的,在合法医疗期内,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病假工资即可,属于工伤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执行。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59条规定,在医疗期内企业支付的病假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至于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不同的单位,规定也不同。但基本都是按照工龄来的,工龄越长,可领取到的病假工资就越多。
企业员工生病住院期间是有工资的。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员工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助费。用人单位支付的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助费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标准,但是不能够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
职业病怎么赔偿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就业补助金[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辞职后可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二个月[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本人工资,一次性工伤就业补助金八个月[strong]职业病治疗中怎么给工资[/strong]的本人工资。是否加补50%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否。根据相关规定,没有加补50%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规定。
职业病哮喘患者被鉴定为7-10级伤残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3(12)个月、11(10)个月、9(8)个月和7(6)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如果职工因职业病死亡的,还需赔偿其近亲属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患职业病被解雇属非法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经济补偿作为赔偿。经济补偿以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年限为基础,每满一年给予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若工作六个月至不足一年,则视为一年;如不足六个月,则给予半个月工资的补偿。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措施,使前款规定的职业病病人获得医疗救治。因此,企业如果发生以上情况,首先应清偿本单位的职业病病人补偿和赔偿,如果无法得到清偿的,一般的地方规定是由当地社保部门承担后续的救助救济工作。
如果劳动者被确诊患有职业病,可以通过申请工伤认定,获得相应的补偿。这项补偿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来自工伤保险基金的工伤保险待遇,二是来自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赔偿。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过错,例如未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等,劳动者还可以追究用人单位的民事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