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烟尘等;
2.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微生物、昆虫、动物毒素等;
4. 人类因素:如长时间的工作状态、职业压力、睡眠不足、身体疲劳等;
5.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和振动、高温、低温、高压、低压、机械刺激、电磁辐射、人因因素等多个方面。
其中,化学因素包括有机、无机和生物化学物质等;物理因素包括辐射、噪声、振动、电场、电磁场、气压、高温、低温等;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动植物等;粉尘主要有矽尘、水泥尘、木尘、焊接烟尘等;放射性物质包括α、β、γ等;人因因素包括加班、过度劳累、心理影响等。
这些危害因素对于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危害性。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对这些危害因素的防范和控制。
分为四类,即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射线、高温、低温、高压、低压、光线等;化学因素包括毒物、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致病微生物、有毒动物、植物等;人因因素包括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工作环境、心理因素等。
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于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身体造成危害,对于防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同时,人们需要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职业健康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