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
油墨职业病是印刷、包装等行业从业者面临的常见职业健康问题,长期接触油墨中的化学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重金属等)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损伤、皮肤过敏,甚至增加致癌风险,近年来,随着环保法规的完善,部分企业已改用低毒油墨,但职业防护仍不可松懈。
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油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工人,患慢性支气管炎、皮炎等职业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了解油墨职业病的成因、症状及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油墨职业病的主要表现:呼吸道、皮肤、神经系统受损
油墨职业病的主要危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呼吸系统问题:油墨挥发的气体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气喘,严重时可引发职业性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皮肤接触危害:油墨中的溶剂和染料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导致皮肤干燥、发红、瘙痒甚至溃烂。
- 神经系统影响:苯、甲苯等成分可能损害神经系统,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023年《职业卫生与安全》期刊指出,印刷厂工人因长期接触油墨,职业性皮肤病发病率比普通行业高2-3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如何预防油墨职业病?3大关键防护措施
- 加强工作环境通风:确保车间配备良好通风系统,减少有害气体聚集,必要时使用局部排风设备。
- 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工人应佩戴防毒面具(活性炭过滤)、防护手套(丁腈或PVC材质)及防护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油墨。
-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企业应组织工人每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关注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肺部健康。
最新行业动态:低毒油墨推广与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水性油墨、UV油墨等环保替代品,毒性大幅降低,2024年最新《职业病防治法》修订案强调,企业须为接触油墨的工人提供充分防护,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部分地区已试点“职业健康监测平台”,实时追踪工人健康数据,降低职业病风险。
总结与实用建议:油墨职业病防护刻不容缓
油墨职业病虽然危害大,但通过科学防护可有效降低风险,工人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则需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建议:
- 个人层面:工作时严格穿戴防护装备,下班后及时清洗接触部位。
- 企业层面:改用低毒油墨,优化作业环境,定期培训员工职业病防护知识。
- 政策支持:关注国家职业健康新规,积极申报职业健康监测项目。
更多权威信息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官网、中国职业病防治网及《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等专业期刊,健康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