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病是职业病:为何被列入职业疾病范畴?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是因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潜水员、隧道工人、高压氧舱医护人员等职业群体,根据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减压病明确列为职业病,因其发病与特定工作环境直接相关。
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高压环境的工人中,约15%曾出现轻度减压病症状(如关节痛、皮肤瘙痒),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致命,这一数据凸显了减压病作为职业病的严峻性。
减压病是职业病:高危行业与典型症状
高危行业
- 潜水作业(深海捕捞、水下工程)
- 隧道/沉箱施工(地铁、桥梁建设)
- 高压氧治疗相关医护
典型症状
- 急性期:关节疼痛(“屈肢症”)、头晕、皮疹
- 慢性期:骨坏死、脊髓损伤(需MRI确诊)
2023年《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期刊指出,国内隧道施工工人因违规缩短减压时间,导致减压病发病率上升20%,警示企业需规范作业流程。
减压病是职业病:如何科学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 严格遵循减压方案:使用专业减压表,避免快速上升。
- 配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作业环境压力变化(如潜水电脑表)。
- 职业健康检查:高压岗位人员每年至少一次专项体检。
治疗方案
- 高压氧舱治疗:黄金抢救期为发病后6小时内。
- 药物辅助:抗凝剂、糖皮质激素(需遵医嘱)。
总结与实用建议:远离减压病职业风险
减压病作为职业病,可通过规范作业和健康管理有效防控,建议:
- 企业责任:提供合规减压设备,加强员工培训(参考国家卫健委《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
- 个人防护:作业后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关注身体异常信号。
- 政策支持:呼吁工伤保险覆盖减压病治疗费用(如深圳已试点专项补贴)。
权威参考:
- 世界卫生组织(WHO)《职业健康指南》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病防治司官网
- 《中国职业医学》2024年相关研究
(正文完)
注:全文基于最新行业数据与政策,兼顾专业性与可读性,适合工人及企业管理者阅读参考。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