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的接触毒物可以分几种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以及毒物的实际危害人体健康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生产性毒物的危害程度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5044—85)予以确定。
凡是接触蓄积性毒物,对人体、内脏、血液、神经系统能造成极度危害的作业岗位,列为甲级;
凡是接触蓄积毒物,但劳动条件好些,用量小些或毒性小些,对人体造成高度危害的作业岗位,列为乙级;
凡是接触刺激性毒物,劳动条件差,对人体造成中度危害的作业岗位,列为丙级;
凡是接触刺激性毒物,毒性较低,劳动条件差,对人体造成轻度危害的作业岗位列为丁级。
哪些职业容易有职业病
各种行业都可能出职业病,坐得多了脊椎劲椎也出毛病。
少得病,不得职业病的基础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戒除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熬夜等,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注意间隔休息脑筋、眼睛、颈腰椎肌、腿脚手等。
高危行业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防护,不可一点马虎。
克服职业病,重要的是学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长久开车的人,借转湾多运动颈腰,过两小时左右下车运动十分钟,坐姿舒展自然,动作与音乐配合,营造安全适度的节奏美感,都能缓解疲劳,有益心身。细心研究职业动作特点,总能找出减少损伤、增加锻炼、自娱自乐、愉快工作的办法来!
祝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得劲、收入相当!
(原创借图)


广泛来说,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自己职业范围之内工作时,因工作环境,接触介质或工作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在相应时间段后给劳动者遗留下的身心上的影响。目前职业病大致分为广义性职业病和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认可的条件性职业病。
广义性职业病:由所从事职业在相应时间内对劳动者造成的一些身心上,亦或思想行为习惯上的影响。此类职业病对劳动者身体硬件伤害较微或不明显。多为体现在劳动者受所从事职业影响而形成的一些惯性思维或习惯性肢体语言。
国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认可的条件性职业病:即劳动者在从事职业范围工作时,受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对其身体造成了较大伤害或遗留性后续伤害的情况。对此类职业病的认定和划分国家有专门的司法解释和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各级政府也都有相对应的工作部门。
无论是广义职业病还是条件性职业病,要想做到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职业场所加强对产生职业病因素的防控,劳动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小职业病给劳动者带来的伤害。
只要干活都有职业病。只是这个职业病对你影响多大,比如煤炭工人容易得尘肺病,这个病花费很大,对身体影响也大。办公室文员,容易得鼠标手,颈椎病,这个鼠标手对你影响就不如尘肺病大。所以说职业病只是你长期从事工作形成的工作惯性然后这个惯性对你身体产生的影响,长期坐着的前列腺不好,容易得,痔疮,长期站着的膝盖不好。体力劳动的腰不好。只能自己注意点。
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具体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劳动环境下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例如石粉过筛时产生的粉尘;油漆工在刷漆或喷漆时散发出来的苯、甲苯、二甲苯或者其他有机溶剂;放射科医师在透视或摄片过程中接触到的X射线等,都称之为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叫生产性有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几类?
职业病危害因按来源分为三大类:①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
③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3.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化学因素包括哪两类?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最为多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两大类。
怎么确定公司哪些岗位是职业病危害岗位
看公司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需要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里面列出来公司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个需要有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来做。
需要注意的是,检测结果不超标,也不能认为这个岗位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特别是很多化工企业,正常生产条件下,检测结果就是不超标的,但是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工作人员会按照有毒有害作业分级的相应标准来进行科学评估的。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为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
存在矽尘或石棉粉尘的作业岗位;
存在“致癌”、“致畸”等有害物质或者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的作业岗位;
放射性危害作业岗位。
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及夜班工作;
职业病危害是指工作环境或工作内容会危及人的身体,影响人的健康而导致职业疾病的任何因素。
企业内的职业病危害岗位因根据危及人身体的因素进行分析,比如高噪音岗位,如检测分贝在八十以上就属职业病危害岗位。
比如高粉尘工作环境,易导致员工的矽肺病产生,也属于职业病危害岗位,以此类推分析确定职业病岗位。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