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也属事故?最新法规明确“事故包含职业病”
许多劳动者误以为“事故”仅指突发性工伤,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及2023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均明确:长期职业病被纳入事故赔偿范畴,例如尘肺病、职业性耳聋等因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与机械伤害、跌落等事故享有同等法律保障,这一变化提醒企业和员工:职业健康防护需从日常细节抓起。
事故包含职业病:这些高发类型需警惕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2022年新增职业病病例中,尘肺病占78%,其次为职业性化学中毒和噪声性耳聋,这类“隐形事故”往往因长期暴露于粉尘、有毒物质或高分贝环境所致,企业若未提供合格防护装备,或员工未规范使用防护设备,均可能被认定为责任事故,近期某建材厂因未安装除尘设备导致员工集体患尘肺病,最终被法院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企业需承担全额赔偿。
职业病事故认定难点:如何证明“工作相关性”?
职业病事故维权的核心在于证据链,员工需提供:
- 劳动合同及岗位说明(证明接触有害因素);
- 历年职业健康体检报告(显示病情发展);
- 工作环境检测数据(如粉尘浓度超标记录)。
2023年6月,深圳市人社局率先推行“职业病诊断一窗通办”,简化了鉴定流程,建议劳动者定期参与企业组织的体检,并留存个人防护用品领取记录,以备维权之需。
预防职业病事故:企业与个人的双重防护
企业端:
- 定期检测工作环境(如噪音、化学品浓度);
- 强制配备防护装备(防尘口罩、耳塞等);
- 开展职业健康培训。
个人端: -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如N95口罩需贴合面部);
- 主动报告身体异常(如长期咳嗽、听力下降);
- 了解《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共10类132种)。
总结与实用建议
职业病作为“慢动作事故”,危害不亚于突发工伤,劳动者应:
- 定期保存职业健康档案;
- 通过“国家职业病防治APP”查询企业环境检测结果;
- 遇权益受损时,向当地卫健委或拨打12350举报。
权威参考:国家卫健委官网《2022年职业病防治报告》、人社部《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健康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