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教师更易患龋齿?
教师作为长期用嗓、伏案工作的群体,其职业病不仅限于咽喉炎或颈椎病,龋齿问题也日益突出,最新调查显示,教师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频繁饮用提神饮料(如咖啡、茶)等因素,龋齿发病率较普通职业高出30%,课堂讲解导致口腔干燥,唾液分泌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牙齿脱矿风险。
教师职业病龋齿成因:三大关键因素解析
- 频繁饮食与糖分摄入:教师课间常靠零食或含糖饮料补充能量,口腔长期处于酸性环境,易滋生致龋细菌。
- 忽视口腔护理:因工作繁忙,许多教师刷牙时间不足或忽略饭后漱口,导致牙菌斑堆积。
- 压力与激素影响:高压工作可能引发牙龈炎症,同时唾液减少会降低口腔自洁能力。
教师龋齿防护指南:专业建议助你远离牙患
调整饮食习惯
减少碳酸饮料和甜食摄入,课间可选择无糖口香糖(含木糖醇)刺激唾液分泌,或饮用清水清洁口腔。
强化日常护理
- 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2次,每次≥2分钟,搭配牙线清洁邻面。
- 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工作场景优化
备课时随身携带便携式漱口水,课后及时漱口;避免用牙咬笔盖等硬物,防止牙体损伤。
最新动态:教师口腔健康受关注
多地教育部门联合牙科机构开展“教师口腔关爱计划”,为教师提供免费筛查和优惠治疗,中华口腔医学会也呼吁将口腔健康纳入教师年度体检项目,从制度层面改善这一职业病问题。
总结与行动建议
教师职业病龋齿的防治需从生活习惯、专业护理和职场支持三方面入手,建议教师们:
- 定期使用含氟产品,强化牙釉质抗酸能力。
- 利用假期安排全面口腔检查,优先选择公立医院或资质可靠的诊所。
- 关注教育工会发布的健康福利,积极参与免费口腔义诊活动。
(参考来源:中华口腔医学会官网、国家卫健委《职业人群口腔健康指南》)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