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15
11:46
护士职业病喝水不足: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临床护士因工作强度大、节奏紧张,喝水时间常被压缩,甚至全天饮水量不足500ml,长期如此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便秘等职业病,最新《医护人员职业健康报告》显示,约67%的护士存在慢性脱水症状,这与职业特性导致的“被动缺水”密切相关。
护士职业病喝水难的三大原因
- 工作节奏打断饮水习惯:连续输液、抢救等任务使护士无法规律补水;
- 心理性忽略口渴信号:高度专注状态下,身体脱水信号被大脑延迟处理;
- 环境限制:部分科室(如手术室)穿防护装备后喝水不便,且频繁如厕影响工作效率。
护士职业病喝水不足的危害:从疲劳到慢性病
脱水会直接导致注意力下降、电解质紊乱,增加操作失误风险,长期后果更严重:
- 泌尿系统:尿液浓缩诱发尿路感染,数据显示护士泌尿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0%;
- 代谢问题:脱水减缓新陈代谢,与静脉曲张、腰椎病等职业高发病关联;
- 皮肤状态:干燥、弹性下降,加速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科学应对护士职业病喝水问题:4个实用策略
结合WHO及国内三甲医院护理部建议:
- 分段补水法:每完成一项护理任务后饮用100-150ml温水,利用零散时间补充;
- 智能提醒工具:佩戴手环设置2小时饮水震动提醒,或使用科室共享饮水打卡表;
- 优化水源选择:避免咖啡/浓茶利尿,推荐淡盐水、柠檬水或低糖电解质饮料;
- 管理协同支持:科室可设立“补水接力岗”,高峰时段轮流补水休息。
延伸建议:从个人到系统的防护升级
- 个人层面:随身携带500ml刻度水壶,直观监控日摄入量(建议≥1500ml);
- 科室管理:在护士站增设温水速取设备,缩短取水路径;
- 政策倡导: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做法,将“饮水时间”纳入排班交接制度。
护士职业病喝水问题绝非小事,需个人习惯与职业环境共同改善,近期广东某三甲医院推行“护水行动”后,护士脱水相关就诊率下降35%,你的健康,也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来源:中华护理学会官网、WHO《医护人员职业健康指南》、2024年《中国医院管理》期刊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