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高温加权:为何成为职业健康新挑战?
近年来,“职业病高温加权”概念频繁出现在职业健康领域,指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长期作业导致健康风险累积的现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高温天气增多,建筑、冶炼、环卫等行业工人面临更严峻的健康威胁,2024年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高温相关职业病例年增长率达12%,亟需科学认知与防护。
职业病高温加权的核心危害:热应激与慢性损伤
高温加权不仅引发急性中暑,更可能造成慢性热应激损伤,包括肾功能衰退、心血管疾病恶化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35℃以上环境,人体散热机制超负荷,细胞氧化加速,器官功能逐步受损,近期某车企工厂工人集体热衰竭案例,正凸显高温加权的隐匿性危害。
高温加权防护:从政策到个人行动的全面策略
政策层面:动态监测与工时优化
2023年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要求企业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实施“高温加权工时计算”,即根据实时温度调整劳动强度,广东某工地已试点“温度-工时联动系统”,当气温超过38℃时自动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企业责任:环境改善与健康管理
企业需提供降温设备(如移动式空调、喷雾风扇)、发放防暑补给(电解质饮料、冰背心),并定期组织热应激健康筛查,日本三菱重工的经验显示,此类措施可降低高温相关疾病发生率40%。
个人防护:识别症状与科学应对
劳动者应掌握高温加权风险信号:持续性头痛、肌肉痉挛、尿量减少等,建议:
- 补水:每小时饮用200-300ml含盐饮品;
- 休息:每30分钟阴凉处休息5分钟;
- 装备:穿戴透气防晒服、冷却颈带等。
总结与实用建议:高温加权防控的关键步骤
- 企业端:落实高温补贴,建立应急医疗预案;
- 个人端:学习《高温作业防护手册》(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可下载);
- 社会监督:通过“12350”平台举报违规高温作业。
参考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4职业性热应激防治指南》、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END)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