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4
02:45
被忽视的“健康连锁反应”
职业病通常指因长期工作环境或劳动方式导致的疾病,如尘肺病、噪声性耳聋等,但许多人忽略了职业病的“次生危害”——由原发职业病引发的其他身体或心理问题,长期伏案导致的颈椎病可能引发头痛、失眠;化工从业者的皮肤接触毒物后,还可能伴随肝肾损伤,这些次生危害不仅加重患者负担,还可能被误诊为普通疾病,延误治疗。
职业病次生危害的常见类型与最新动态
根据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职业病防治年度报告》,次生危害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
- 心理问题:如高压行业从业者的焦虑、抑郁(占职业病关联病例的27%);
- 器官功能衰退:如长期接触重金属工人的肝肾功能异常;
- 慢性疼痛综合征:如物流从业者的腰椎病引发的神经压迫。
某互联网大厂员工因“过劳肥”继发糖尿病的案例引发热议,提示代谢性疾病也可能成为职业病的次生危害。
如何识别职业病次生危害?专业筛查是关键
次生危害常隐匿发展,需通过针对性检查发现:
- 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如噪声作业者需增加听力测试和心血管评估;
- 症状关联分析:若出现不明原因疲劳、情绪低落,需结合职业史判断;
- 跨科室会诊:例如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人若咳嗽加重,需同时排查肺功能和心脏负荷。
预防职业病次生危害的3大实用建议
- 企业层面:落实“工间微运动”制度,如每1小时安排5分钟拉伸;提供职业病防护包(如防噪耳塞、护腰垫)。
- 个人层面:学习“20-20-20护眼法则”(用眼20分钟后远眺20秒),避免视疲劳引发偏头痛;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缓解精神压力。
- 政策参考:可登录国家职业病防治网或地方人社局官网,查询最新防护指南(如《2024年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预防手册》)。
早干预、多维度防护是核心
职业病次生危害的防控需从源头减少职业暴露,同时关注身心整体健康,建议从业者每半年参与专项体检,企业需优化工作流程,而政策端应加强次生危害的科普覆盖,健康无小事,从今天开始,为自己筑起一道职业安全的“防火墙”。
参考资料:国家卫健委官网、WHO《职业健康全球指南》、知乎职场健康专栏。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