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目录
法律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目录[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的颁布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低风险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职业危害因素较少、危害程度较低的项目。如部分轻工业、服务业等。 一般风险建设项目:涉及一定程度的职业危害因素[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需加强日常管理。如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部分项目。 较高风险建设项目:存在较多职业危害因素,或可能产生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如矿山、重金属加工等项目。
同时,建设单位和用人单位需按照规定进行设施管理和定期检测工作。《目录》是基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行业风险分类的,旨在评估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规定的。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如果同一个项目(或用人单位)不同子项目内容(或工作场所)分别属于不同行业的,应当根据风险级别高者确定风险类别。
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共有多少种
1、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公布[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的职业病目录共有135种职业病。这个目录是在2024年12月16日由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公布[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明确规定的[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并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新版目录将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其中包括新增的2个职业病类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2、法律分析: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3、《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十类,共计132种。
4、根据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的种类已调整至132种,其中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了18种疾病。这些疾病仍然被划分为10个类别。法律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5、为了具体界定和分类这些职业病,卫生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发布了《职业病目录》。该目录将职业病细分为十类,共计115种疾病。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颁布,明确规定了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所引发的疾病。该法律框架下,卫生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发布了《职业病目录》,该目录涵盖了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等10大类共计115种疾病。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几类
法律分析: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尘肺病类 尘肺病是由于吸入、沉积、潴留在人体内的粉尘所引起的一类职业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的损害,如胸闷、气促、咳嗽等。
这些类别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眼病、耳鼻喉口腔疾病、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放射性疾病、传染病、肿瘤以及其他特定病症。尘肺病及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是第一大类,涵盖了因接触粉尘引发的肺部疾病,如矽肺、煤工尘肺等。第二大类是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等。
尘肺病类**:尘肺病是由吸入粉尘引起的一类职业病,主要影响呼吸系统,症状包括胸闷、气促和咳嗽等。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C)大类132种。A.8 B.9 C.10 D.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十类,共计132种。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四部门联合规定。
国家规定职业病目录范围内共计什么章什么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修正)共七章九十条。
2、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妥善处理、安置职业病患者,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和县级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乡镇、街道、私人企业和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共十四条,规定于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3、《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76条,分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4、《职业病防治法》中所涉及的职业病却是法定职业病,只有与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直接、明确的因果关系,并且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范围内的疾病才是法定职业病。
5、职业病的介绍 《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7、这一目录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疾病。 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本题考查的是职业卫生基本概念。2015年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①粉尘(52种);②化学因素(375种);③物理因素(15种);④放射性因素(8种);⑤生物因素(6种);⑥其他因素(3种)。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六类,具体包括: 粉尘:涵盖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以及其他粉尘等。 化学因素:包含铅、汞、锰、镉、磷、砷及其化合物等;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3、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压、低气压、振动和噪声等环境条件。 放射性因素:涉及紫外线和各种放射性物质,以及红外线等。 生物因素:涵盖可能引发疾病的细菌如炭疽杆菌和森林脑炎,以及布氏杆菌等。 其他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和嗜热性放线菌等特殊化学物质。
4、这十类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与烟尘、噪声与振动、辐射、某些不良生产环境与气候因素、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以及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在这十类中,具体包含了数百种甚至上千种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在2015年版中列出,截止到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暂未进行更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固体物质微粒,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有害气体、蒸气、烟、雾、粉尘等化学物质,可引起中毒、刺激、腐蚀等健康问题。
在职业病目录中什么被列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其实除[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了上述疾病外[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职业性放射疾病、噪声聋、爆震聋、电光性眼炎也属于物理因素导致的疾病,但是已经单列条目。
2、噪声职业性听力损害[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振动病;职业性高原病;减压病;电离辐射病;热射病;激光辐射损害;紫外线辐射损害;红外线辐射损害;微波病。
3、卫生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已将“中暑”收录为因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内,所以一旦被职业病防治部门认定为职业中暑,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上班期间职工中暑应视为工伤。
4、法律分析:职业性中暑算工伤。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我国《职业病目录》将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职业病范畴。这是一种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因体内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5、物理因素职业病:1.噪声及噪声聋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6、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4. 物理因素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等。5.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有炭疽、森林脑炎等。6. 职业性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7. 职业性眼病。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8.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有噪声聋、铬鼻病。9. 职业性肿瘤。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指导意见:生产工艺过程zd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六类,具体包括: 粉尘:涵盖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以及其他粉尘等。 化学因素:包含铅、汞、锰、镉、磷、砷及其化合物等;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3、本题考查的是职业卫生基本概念。2015年修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①粉尘(52种);②化学因素(375种);③物理因素(15种);④放射性因素(8种);⑤生物因素(6种);⑥其他因素(3种)。
4、这十类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与烟尘、噪声与振动、辐射、某些不良生产环境与气候因素、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以及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在这十类中,具体包含了数百种甚至上千种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
心理因素 工时管理 创伤和事故风险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上述目录进行分类管理,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方案。同时,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以确保项目的职业病防护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实施。
低风险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职业危害因素较少、危害程度较低的项目。如部分轻工业、服务业等。 一般风险建设项目:涉及一定程度的职业危害因素,需加强日常管理。如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部分项目。 较高风险建设项目:存在较多职业危害因素,或可能产生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如矿山、重金属加工等项目。
同时,建设单位和用人单位需按照规定进行设施管理和定期检测工作。《目录》是基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行业风险分类的,旨在评估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对于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法律允许建设单位或用人单位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如果其使用的材料、工艺和产品导致的风险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列出的相应行业风险有显著差异,他们可以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估结果自行调整风险类别。
如果同一个项目(或用人单位)不同子项目内容(或工作场所)分别属于不同行业的,应当根据风险级别高者确定风险类别。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
1、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①噪声聋;②铬鼻病;③牙酸蚀病。(9)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眈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2、《职业病目录》于2002年4月18日由卫生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发布[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明确[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具体分类如下:- 第一类:尘肺[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包括13种疾病。- 第二类: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涵盖11种疾病。- 第三类:职业中毒,涉及56种疾病。- 第四类: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5种疾病。
3、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予以废止。
4、根据卫防字[1987]第82号文件,由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于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联合颁布并实施,制定[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了关于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现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印发给[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你们,从即日起施行。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
6、法律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共同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更新。现正式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即日起开始实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10类
1、这10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具体包括[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粉尘类[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放射性物质类(包括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其[strong]职业病目录清单[/strong]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2、职业危害指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3、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主要由职业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引起。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等。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如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主要由噪声、化学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导致。
4、尘肺:包括13种疾病,如矽肺、煤工尘肺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共11种,如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等。 职业中毒:有56种,如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共5种,如中暑、减压病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共3种,如炭疽、森林脑炎等。
5、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分为10大类:分别是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6、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10类,具体如下: 粉尘类: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粉尘,可能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可能引发职业性放射病等。 化学物质类:包括各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引发化学物质中毒等职业病。
职业病目录中职业中毒有多少种
1、种。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显示,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中,写道职业中毒有60种,铅及化合物中毒,铅系工业用于冶金、印刷、蓄电池、陶瓷、油漆、塑料、试剂、玻璃、制药行业,铅作业工人接触铅普遍,是慢性铅中毒,是职业病之一。
2、一甲胺中毒: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问题。避免接触一甲胺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关键。3 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问题。避免接触有机氟聚合物和使用替代品是预防措施之一。3 二氯乙烷中毒: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问题。避免接触二氯乙烷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关键。
3、具体分类如下: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4、职业中毒类疾病涵盖了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56种,这些中毒症状往往与化工行业、重金属处理等行业有关。物理因素职业病主要包括中暑、减压病等5种,这些疾病通常发生在高温作业环境或高空作业环境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包括炭疽、森林脑炎等3种,这些疾病多发生在农业、林业等行业。
5、职业性肿瘤:共8种,如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 其他职业病:共5种,如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等。职业病的诊断通常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单位进行。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这些疾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粉尘、异常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等引起的。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