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26
05:29
中暑引起的职业病:夏季高温下的隐形健康杀手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户外作业者、消防员、快递员等职业群体面临严峻的中暑风险,中暑不仅是急性健康威胁,长期暴露高温环境更可能引发中暑引起的职业病,如热衰竭、慢性肾脏损伤甚至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将结合最新病例数据与防治指南,深入解析这一职业健康隐患。
中暑引起的职业病有哪些典型表现?
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高温作业职业健康防护指南》,长期中暑易导致三大职业性健康问题:
- 热射病后遗症:反复中暑可能损伤中枢神经,引发记忆力减退、运动功能障碍;
- 慢性脱水性肾病:高温作业者因长期水分流失,肾脏负担加重,尿蛋白异常风险增加;
- 电解质紊乱综合征:如搬运工、建筑工人等群体因大量出汗未及时补盐,出现反复肌肉痉挛、心律失常。
案例:2024年6月浙江某工地3名工人因未规范饮用含电解质饮品,集体确诊职业性热痉挛。
中暑引起的职业病为何容易被忽视?
许多劳动者误将头晕、乏力视为“普通中暑”,实则可能是职业病的早期信号:
- 隐匿性进展:肾脏或神经损伤初期症状轻微,易被归因于疲劳;
- 单位防护不足:部分企业未落实“干1小时休15分钟”的高温作业制度;
- 个体认知偏差:农民工群体常因经济压力忽视体检,延误诊断。
最新动态: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2024年筛查显示,45%的户外劳动者存在轻度脱水性肾损伤。
科学预防中暑引起的职业病:3大核心措施
结合WHO《职场热应激管理建议》和国内实践,建议从以下方面防控:
- 企业责任:
- 配备防暑物资(如盐丸、冰背心),避开12:00-15:00高温时段作业;
- 强制实施岗前热适应训练(为期1周的逐步暴露训练)。
- 个人防护:
- 每小时饮用含0.1%-0.2%电解质的饮品500ml;
- 穿戴透气防晒衣物,定期监测尿色(若持续深黄需就医)。
- 政策保障:
参照《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推动将重度热射病后遗症纳入职业病认定。
总结与行动建议
中暑引起的职业病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必须“早防早诊”:
- 高危人群:建筑、物流、环卫等户外工作者每年夏季前应做肾功能和电解质筛查;
- 紧急处理:出现恶心、无汗等症状时立即移至阴凉处,用冰袋降温腋下/颈部;
- 维权途径:通过“国家职业病防治App”或拨打12320举报违规高温作业。
参考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健康防护手册》、国际劳工组织《职场热应激指南》。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