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监测
1、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旨在响应《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以推动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及素质教育的开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公布的方案,标志着这一监测制度的正式确立。所谓国测,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其核心在于向国家提供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客观评估。
2、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简称国测,旨在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四年级学生中,每天需要花费1小时以上完成数学和语文作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和25%;而八年级学生中,这一比例分别为12%和11%。
3、国测是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四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1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17%、25%,八年级学生数学、 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12%、11%。
4、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文:监测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素养、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等。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状况。
5、推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网络的逐步建立。因此,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不仅对学校教育教学有积极影响,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以及身心健康水平。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每一次监测,以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应对措施:根据监测和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改进工作环境、完善劳动保护设施、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的监督管理:明确监督管理职责和权限,对监测和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明确在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 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 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八)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九)煤矿企业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治院所,负责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等工作;不具备建立条件的,必须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其提供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服务。
第二十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六条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组织开展对本矿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好职业病危害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 术语和定义: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什么
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定期)、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上岗前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健康检查是指用人单位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在参加工作前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发现职业禁忌症。如从事铅、苯作作业的工人着重进行神经系统和血象的检查,以确定该工人的健康状况能否合适从事该项作业。
2、内科检查:心脏、肺、肝、脾等内脏器官的检查。外科检查:甲状腺、浅表淋巴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皮肤划纹症、膝反射、跟腱反射、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感觉异常、三颤、病理反射等项目的检查。其他:根据具体职业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可能包括其他特定的检查项目。
3、主要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通常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系列项目。 检查内容根据职业特点确定,例如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作,会特别关注肝脏或肾脏等健康指标。 评估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继续当前工作,必要时提供健康建议。
4、职业健康检查是针对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的一系列医学健康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以及工龄和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检项目: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和接触的危害因素,确定一系列必检的医学检查项目。
5、职业病体检通常包括一系列基本检查项目,以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符合工作要求。这些检查项目一般包括验血、验尿以及心电图等。验血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有助于发现贫血、感染等问题;验尿则可以检查肾脏功能和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是对建设项目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strong]职业病健康监测评估办法[/strong]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strong]职业病健康监测评估办法[/strong];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防护对策。实施过程中[strong]职业病健康监测评估办法[/strong],评价机构须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监测,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步骤如下: 收集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的工艺和工作流程、使用的材料、设备和化学品等。 确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收集的信息,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尘埃、噪音、振动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对建设项目中的各个岗位、工艺、设备、物质等进行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对调查获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评估其危害程度、暴露水平、暴露频次和暴露时间等。
评价阶段的区别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在项目的拟建阶段,项目还属于规划阶段,并未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在竣工验收阶段,就意味着控制效果评价需要在试运行阶段编制,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答案】:B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如何识别是否有职业病
1、健康状况调查:对员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症状和医疗历史,以评估是否存在职业病的风险。 生物学监测:通过采集员工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呼气等,检测是否存在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风险。
2、生化分析仪则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生物化学指标,帮助识别可能的职业病风险。肺功能仪通过测量肺部气体交换能力,评估肺部健康状况,对于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工作者尤为重要。此外,高千伏数字胸片和CT扫描能够提供详细的胸部影像,帮助诊断职业性肺病。
3、需认真查阅以往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定期评价资料,重点关注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产量、卫生防护设施是否有改变,并分析其影响。查阅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询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的自我感觉,发现可能遗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新线索。
4、上岗前体检:这是对即将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员进行的健康评估,主要目的是识别是否存在职业禁忌症,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适合从事相应工作。定期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会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健康检查,以周期性监测他们的职业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病风险。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程序因目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工程分析、危害筛选等步骤。收集资料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原料与产品情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化学品特性、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开车、停车、检修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定性识别后,通常还需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识别。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