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要谈的是,作为一名称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该如何从零开始来把握职业卫生的管理。可能有的同学要说了,我们作为机构或者工厂专业的职业卫生人员,对于现场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已经驾轻就熟了啊,为什么你要写这些老生常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联想到关于全面识别、全面分析、重点检测这个概念的讨论。首先我再强调一下,我认为目前我们做职业卫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基于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职业卫生管理;二、基于公司内部实际风险控制的职业卫生管理。
当然,还有其他目的,如员工对工作环境抱怨的调查、不明气味或职业卫生应急事故处置、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等。但常规工作大部分的目的是上面两类。
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是按照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去进行。这种模式主要按照目录式去进行管理。最常见的职业卫生工作的要求,目录式管理归纳如下:
一、职业病诊断:《职业病分类与目录》里列明的可以去申请诊断法定职业病。目录里虽有开放式条款,配套有GBZ T265-2014《职业病诊断通则》。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录以外的危害因素导致的疾病能否诊断成法定职业病难以把握,且GBT 161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对目录外诊断为的法定职业病的劳动能力分级尚未接轨;
二、定期检测:只需要按安监2016年颁布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要求只测三个范围内有的危害因素: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所列危害因素,2.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有职业接触限值及3.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有检测方法。当然,安监的2014年颁布的39号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加了有国外接触限值的和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危害因素,但目前应用较少,暂时不作为法律法规符合性要求所必须。我们通过这些文件可以看到,安监说要求的全面检测,其实是目录内的有的危害因素的全面检测。目录外的,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是没有能力去检测的。
三、职业健康监护:只需要按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目录里有的去进行。接触目录以外危害因素的人员是否要体检,目前还是以体检机构的主检医师判断为主,有些用人单位也参考福利性健康体检结果;
四、三同时和现状评价:这也是目前争议最大的一块。也是讨论全面识别还是重点识别的主战场。在我看来,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缺乏细化的操作性文件。而这一切从职业病防治法开始了,这个我在第一篇文章里就有谈到。
我下面再补充一下,三同时和现状评价报告现在的作用也比较模糊,如果用人单位纯粹按法律法规符合性要求去做,那就应该是按目录去识别,这8个/类目录包括:
1.职业病分类与目录(10大类132种)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6大类459种)
3.高毒物品目录(54种)
4.职业接触限值(388种-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
5.职业病监护技术规范(79种-有害因素和特殊作业)
6.职业病诊断系列标准(129个诊断标准里列举的危害因素)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307种毒物,9类物理因素)
8.特定行业的单独要求,如GB15735-2012《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要求识别油雾,并附有职业接触限值。
我画几个圈来帮助大家理解不同目录间的关系:
图一:8个/类目录之间的关系
这个图画的不是很精确,但基本表达了8个/类主要目录间的联系。具体分析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讨论目录间的前生来世,及其中的藕断丝连。可以说,理解了职业卫生目录之间的关系,也就理解了中国职业卫生发展史。
现在疾控中心和职防所为很多中小微工厂提供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就是类似于目录式管理的方法,成本低,易于操作是其最大的优点,也符合国情和大部分工厂的实际情况。但这些工厂又可能存在不列入国内目录中,但急性毒性高或IARC列出的确定致癌物等需要高度关注的危害因素。如果缺漏识别这些因素,会带来很大的实际风险。这时候就适合应用有的网友提到的简易式重点识别法。
我又为这个方法进行了下优化,也就是先用国内目录做一个筛选,再按用人单位能提供的资料将目录以外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级,同时引入专家判断,但这个专家判断也是有章可循的。并尽可能减少实际工作量。这个方法我称之为分级式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
该方法既不是完全的目录式评估和管理方法,也不是大公司所采用的高成本全面职业接触评估和管理方法。先卖个关子,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详细介绍。
再来谈谈中国台湾的做法,中国台湾的化学品危害管理模式把所有的化学危害因素物质分为三类:1.有限值且需要检测的化学物质(有91种物质)进行空气检测浓度;2.理论方程式:应用于有限值但不需要检测的化学物质(列出400种物质);3.计算接触指数:应用于没有限值的化学物质。具体见下图:
图二:中国台湾对于化学品分级管理的3类层次
如果用人单位内部对职业卫生管理有更高要求,则要运用公司内部实际风险控制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该模式不受国内法律法规的束缚,怎么科学怎么实施,但成本也往往较高,还需要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工业卫生师(不是几天速成班出来的那种。。。)。具体可参照AIHA(美国工业卫生师协会)出版的《职业接触评估和管理策略》第四版(A Strategy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s Four Edition)一书。里面列出的全面的职业接触管理和评估策略流程图如下:
图三:职业接触评估和管理策略流程图(摘自英文原版第四版)
图四:职业接触评估和管理策略流程图(摘自中文版第三版,与第四版稍有不同)
要理解全面的接触风险管理和评估策略,需要仔细阅读我下面要写的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系列文章,分四大类,初拟名单如下:
1.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介绍。有分级式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GBZ298-2017(包括与ILO的ICCT、新加坡方法的比较)、台湾CCB方法、HSE的COSHH、马来西亚的CHRA法(第三版)、EPA超级基金方法(Superfund)、特定行业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大部分都不需要检测数据;
2.化学品职业接触的数学建模。台湾称为定量暴露评估推估模式,比较难懂。我会尽量写的通俗,便于大家理解。这个也是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主题;
3.国外典型常用的的采样策略和数据分析方法。有GBZ159征求意见稿所采用的方法的原著NIOSH 1977年颁布的Occupational Exposure Sampling Strategy Manual(OSHA策略是完全参考NIOSH这个导则的),AIHA采样策略、贝叶斯统计法的应用、欧盟EN689-2016采样策略、英国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HSE)采样策略。
4.专题性质文章。有实验室的职业卫生风险管理、皮肤接触评估方法等专题文章。我会根据大家的反馈逐步添加,形成一套完整的系列文章,帮助同学们全面理解和执行职业卫生风险管理。(粉尘_Dust)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重庆职业卫生检测的机构有哪些?
职业卫生检测是做什么的?
职业卫生检测的项目有哪些?
职业卫生检测收费标准是多少?
噪声检测科普|关于声压、声压级的几个基本概念的介绍
用人单位十七问——关于职业卫生检测的那些事儿
职业卫生定期检测知多少!
职业卫生检测包括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