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症”患者的普遍存在,不仅有个人道德、精神健康和交通疏导层面的原因,也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有关。
“路怒(roadrage)”,这个舶来之词,已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谁没见过几个带有暴力倾向的路怒症患者呢?有车族对此尤为感同身受。中国医师协会曾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八成受调查的“开车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交通心理烦躁症”的侵袭,对上班、出行出现逆反情绪,并且有“开赌气车”的经历。这种烦躁的情绪,遇到适当的外界刺激,很容易引发路怒式暴力行为。
为何很多人一开车就变得很暴躁?为何很多人一开车就变得很暴躁?
路怒症主要有以下表现:
症状一:开车“骂人”成常态。
症状二:驾车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堵车或碰擦就有动手冲动。
症状三:喜欢跟人“顶牛”。
症状四:开车时和不开车时脾气、情绪像两个人。
如果说,“路怒”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它在中国体现得可能尤为严重。遵守交通规则的信念并没有那么深入人心,而过于拥堵的路况又会令很多驾驶者失去耐心,情绪失控,相互对抗性地别车,乃至对骂和大打出手,也就极易发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中公布的结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中,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还有调查结果显示,驾龄在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认为自己是“路怒族”的比例最高,而驾龄在1-5年的受访者中则比例最低。从理论上讲,随着驾龄的增长,驾驶者会逐步具有耐受性,“路怒”的概率应降低才对,如果相关的调查属实,那意味着影响开车的外在环境在恶化,这种落差激起了愤怒的情绪。从施政的角度看,低效的道路交通设施和交警指挥系统,都是激发“路怒”的重要因素。
经常性的路怒表现是一种心理疾病,有的研究者以“间歇性狂暴障碍”来指称它。其实有些人不仅容易“路怒”,在其他场合也容易与别人产生冲突,更严重一点的是,有些人本身具有精神病学意义的“躁狂症”、“躁郁症”和“焦虑症”,仅这三者占人群的比例恐怕就超过5%,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他们并不适合驾驶机动车。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精神病”患者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但事实上从未严格执行。这些人驾车上路,在拥堵的交通环境下,一旦遇到快速超车或别车等不友善行为,较常人更容易情绪失控,引发暴力冲突。
当然,将“路怒”与精神疾病联系起来,并不是说“路怒族”都有精神疾病。中国路况最致命的问题是,它有时能把很多心态正常的驾驶者逼疯。“路怒症”患者的普遍存在,不仅有个人道德、精神健康和交通疏导层面的原因,也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有关。“路怒”经常涉及危险驾驶,但除非造成显见的人员伤害,驾驶者通常不会受到刑罚。危险驾驶影响公共安全,但如果主观恶意明显,应终身禁驾。
站在驾驶者个人的心理角度,对路况和交通疏导的不满,有时会借由速度引发的激情来缓解,与其他车辆互别苗头乃至骂架,竟也奇异地成为舒缓心理愤懑的一种渠道。对危险驾驶的规制阙如,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这种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时常发生的路怒事件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也要尽快找出缓解路怒症的“解药”。
职业病健康网有更多热点新闻,工伤预防费怎么用?职业病防治规划有哪些?请关注职业病网。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关于《路怒症是病吗?》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或者需要,可以:
1、职业病维权:职业病维权专题;职业病体检:职业病体检专题;
2、在线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职业健康体检常见问题与措施
职业健康体检知识指南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