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某法律研究中心发布的《职业病调研报告》显示,在其调研的工人中,48%的人曾因材料不齐全而被职业病诊断机构拒绝受理。对于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工人,不少用人单位会一口咬定不是自己的工人。有26.2%的工人在向用人单位索要相关材料前,先要为证明劳动关系而进行仲裁及诉讼。为准备齐所有诊断材料,四分之一的工人用了超过三个月的时间,三分之一的人花费超过了1000元。
待材料齐备,经过平均34天的等待后,工人们才获得职业病诊断结论,随后方可进入工伤处理程序。
调研发现,57.8%的患者经过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领取到工伤认定书,其中最长者花了整整1461天。此后,51.8%的患者又要经过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得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最长者花费了122天。这三个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面临异议而又复议或重新鉴定。
此时,若有工伤保险,可由工伤保险基金赔付;若无保险,则还要再向用人单位追偿。如果对用人单位的赔偿标准不满意,又需要劳动仲裁,还可能启动民事一审、二审程序。若用人单位恶意抵赖,还可能再启动强制执行程序。
根据该研究中心的统计,职业病维权最多可达12项程序,加在一起可以达到1926天。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工伤处理的程序可以达到10项。依据目前的法律规定与工伤处理实务的操作情况,正常走完全部法律程序(不包括执行程序)的时长可以达到1514天。
遭受职业病的职工一方面要面对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又要在旷日持久的工伤维权程序中,支付医疗费和打官司的各种开销。“马拉松”式的维权过程,往往更加重了职业病职工的经济负担。在这漫长的维权过程中,患者是在与死亡赛跑,结果是,许多职业病患者没有等到得到赔偿的那一天,他们,抗拒不了死亡的召唤。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职业健康体检常见问题与措施
职业健康体检知识指南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