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为了采煤常年在井下工作,那里不见天日,环境恶劣,长期待在煤矿的工人,可能被多种职业病“找上门”。
首当其冲的就是尘肺病,职业病中的头号杀手。煤矿工人所患的尘肺病叫煤工尘肺,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吸入矿尘,在肺内以煤尘为主要粉尘的沉着所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性病变的总称。接触不同性质粉尘,可产生煤肺、硅沉着病、煤矽肺,煤肺和煤矽肺统称为煤工尘肺。矽肺主要见于接触岩石粉尘的井下掘进工,煤肺主要见于单纯接触煤尘的采煤工、运煤工以及地面煤仓的装卸工;但煤矿井下工种不固定,大多数工人既接触矽尘,又接触煤尘,故以煤矽肺最为常见,约占煤工尘肺的80%以上。
患病的人会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或咯血。除上述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等。
煤工尘肺防治措施有:
1、减尘措施。减少采、掘作业时的粉尘产生量。包括煤层注水、采空区灌水、湿式打眼、水炮泥放炮等。
2、降尘措施。包括各产尘点设喷雾洒水装置净化风流,洒水装渣等。
3、通风排尘。调整合适的风速,加强排尘。最低排尘风速为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为1.2m/s—1.6m/s。在此风速范围内既可以有效的冲淡和排除浮尘,又不致把大量落尘吹起。
煤矿工人还有可能患上振动病及局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是因长期接触强烈的生产性振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主要症状为手麻、手疼、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痛(多在夜间发生),其次症状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中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
生产性振动的防治措施有:
1、对局部振动的减振措施。改革工艺和设备,改革工作制度。合理使用减振用品,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限制作业人员的接触振动时间。煤矿井下的振动危害主要来自于煤电钻、风钻、综采综掘及其他机械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2、对全身振动的减振措施。在有可能产生较大振动设备的周围设置隔离地沟,衬以橡胶、软木等减振材料,以确保振动不能外传。对振动源采取减振措施,如用弹簧等减振阻尼器,减少振动的传递距离。井下采煤机、掘进机、柴油车等座椅下加泡沫垫等,减弱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传来的振动。
煤矿工人还会因为机器的噪音患上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中而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耳聋。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煤矿要改进生产设备,减少噪音。对受到噪音影响的劳动者要定时体检。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