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警职业健康“两低”现状令人堪忧
交警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压力的特殊警种和特殊职业,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车、路矛盾的日益突出,所担负的交通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所面临的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重压之下,交警的生命健康受到严峻挑战,因公伤亡人数逐渐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交警系统平均每年有65名民警因公牺牲,有235名交警因公受伤,交警已成为和平年代伤亡风险最大的高危职业人群。整个交警队伍的职业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据资料统计,基层一线的民警有60%—70%处于亚健康状 态,40%—50%的民警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慢性肠胃炎、呼吸道疾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肝脾等疾病,民警身体完全健康率只有30%—40%。在我国国民平均寿命民已经超过70岁的今天,全国交警的平均寿命还不足50周岁。由于职业压力的缘故,不少民警还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由此说来,整个交警队伍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交警“两低”问题,不仅影响了民警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而且也使交警的整体战斗力大打折扣。一些基层单位在职在 编民警不少,但老弱病残占了相当的比例,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拼得起,打硬仗的不多。因此,关爱民警生命和健康,是当前加强交警队伍建设,保护和利用好 警力资源的迫切需要,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队伍管理理念的现实课题,同时也是民警自身应当关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两低”原因分析
(一)执法环境差,工作压力大。一是交通参与者不理解、不配合。由于一些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执勤民警的纠违和处理不配合,不理解,把民警纠正其交通违法行为认为是与自己过不去,找荐子,错误地予以抵触、敌视和对抗,民警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不断受到侵害,给基层一线交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执勤执法压力。二是说情风干扰,执法难度大。由于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时,想方设法请求免于处理,或四处托人说情,办案民警碍于领导、亲属、朋友、战友、同学、老师、邻居等情面,不得不降低处理标准,所有这些,都加大了民警的执法难度。三是不实曝光和投诉的压力。由于民警在执勤执法时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利用网络或舆论媒体乱曝光,个别群众越级上访投诉,加上维权机制的不健全,曝光和投诉结果都会对民警不利,这就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代表国家执法的民警渐渐地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二)工作超负荷,健康威胁大。当 前,改革的深化,发展的提速,使交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凸显,交通违法行为和车辆交通事故的增多与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的矛盾,客观上造成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量成倍增加。警力不足与工作任务不相称造成交警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远比其他行业大得多,与其他公务员相 比,交警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环境都有其特殊性,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加班加点多,生活无规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处在基层一线的交警,比如路面勤 务和事故处理岗位的民警,更是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严重透支,事故民警需要随时出现场,抓逃逸,工作没日没夜,生活没有规律,勤务民警长年累月在室外工作,风吹日晒,顶严寒冒酷暑,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还要经受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噪音的侵害。除了正常的警务和工作之外,还要应对一个接一个的专项整 治、集中行动和安全保卫警卫等临时性任务,经常处于无点、无序、无闲的工作状态,这种超常规的工作生活节奏,使得基层一线交警身心高度疲惫,双休日、节假 日和正常休假也得不到保障,许多民警积劳成疾,一些民警患有较重的慢性病仍然坚持岗位,严重透支生命,有的甚至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三)暴力袭警多,伤亡危险大。依 法治国方略的推进,社会舆论透明度的增加,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公民素质的相对较差与社会法制及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的矛盾,造成了交警执勤执法环境的日趋复杂,工作难度加大,围攻、侮辱、阻碍执法、暴力袭警等事件的发生,给基层一线交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执勤执法压力。近年来不断有关于民警执行公务遭受暴力伤 害事件的发生,不但损害了交警的执法权威和自身执法权益,而且影响了民警的身心健康。暴力伤害事件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在查纠交通违法行为时遭受暴力伤害;二是在要求车辆接受检查时遭受暴力伤害;三是违法行为人害怕被查处,驾车逃避检查时将民警撞伤;四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或事故调解有意见实施暴力;五是违法行为人酒后或醉酒失控对民警实施暴力伤害。袭警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交警成为当今社会因公负伤或牺牲的高危人群。阻碍执法、暴力袭警事件给基层交警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是造成交警非正常死亡增多的原因。
三、“两低”解决途经和建议
(一)完善执法保障体系,大力优化执法环境。一是建议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近
年来,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暴力抗法和暴力袭警案件日益增多,民警伤亡的数量与日俱增,从法律角度来保障民警的执法权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目
前,《刑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民警的执法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执勤执法及武器警械的使用程序还不够细化,建议尽快修订和完善。要积极借鉴国外
的一些先进做法,适度提高民警执法的威慑力,有条件地设定民警的无限防卫权,从而真正凸显警察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执法身份以及地位。二是完善民警维权保障机制。要建立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保护机构,建立完善维权工作制度和处理机制,为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接受受害民警的委托,办理民事诉讼、自诉或附带民事诉讼事宜,向暴力抗法涉案人员索赔,办理受害民警抚恤事宜。三是不断优化执法环境。要认真做好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社会都知道警察是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对抗警察执法就是对抗国家法律,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强化民警执法的权威性以及公信力,营造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理解、自觉守法的良好执法氛围。
(二)建立科学保障机制,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一是完善科学用警保障机制。针对目前警力严重不足短期内又无法解决的实际情况,基层交警部门要科学地核算警力、精简机关,把有限的警力全部压向路面,科学、合理、实时地调整警力投入量、投入时段,形成一套兼顾民警身心健康和工作需要的科学合理的用警机制。二是完善长效激励机制。要全面掌握民警的思想和工作状态,及时收集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激励斗志。同时,要积极协调上级党委和政工部门从政治上关爱一线民警,在提拔、晋级、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先进典型和一线民警。三是完善后勤保障机制。要打破常规性的后勤保障机制,从经费保障、车辆、警用装备、科技器材等全部向路面执勤中队倾斜,全方位、全时段地为一线执勤民警提供后勤保障,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四是加强民警的执法技能培训。全面落实交警执法技能和自我保护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民警执勤执法基本知识、技能、战术的教育训练,提高交警执法权益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袭警事件开展警示教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民警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关爱民警身心健康,提升民警健康指数。一是落实关爱慰问等制度。要通过认真落实慰问关爱、在职学历奖励、子女入学协调等制度,尽力解决民警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民警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切实缓解压力,疏导情绪,使民警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定期进行保健教育。针对部分民警保健意识不强,保健知识不足的情况,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设保健知识讲座,提高民警的自我保健知识,为民警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以提高民警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指数。三是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民
警超负荷的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除了造成身体疾病外,还会造成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及时为民警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民警要进
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矫治,教育民警正确认识心理疾患的危害,鼓励民警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排解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四)坚持从优待警政策,保障民警合法权益。一是落实休假和弹性工作制。针对警力紧张、休假制度难落实的实际情况,通过轮休、补休等形式,使民警得到必要的休整。如果遇到紧急任务和特殊情况不能安排休假的,要适当安排补休,对因
工作任务繁重,法定节假日也不能保证休息的民警,要合理安排调休;对患有慢性职业病和较重疾病的民警要强制进行休假治疗。二是适当提高民警的经济待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物价增长的实际情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适当提高基层交警的工资、福利待遇,进一步提升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缓解民警家庭生活压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民警的“职务腐败”。三是制定民警工伤保险及救助制度。要
建立一线民警工伤保险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以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同时,建议针对一线交通民警随时可能因工受伤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一套由国家财政全额解
决的经费保障体系和渠道,并积极联系属地医院,建立民警工伤救护绿色通道,为民警在受伤后的第一时间里获得及时救助提供保障。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