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工艺要求,离心机一般不集中安装,但应在车间的一侧设单独隔离间,封闭该作业环境与其他工序的联系,甩料时密闭门窗,使有害气体或蒸气不至逸散到整个车间。
(2)与离心机配套的空压机、风机、水泵等设单独房间,并尽可能安装在底层,外墙开门窗,内窗采用双层密闭隔声观察窗,并设立隔声值班室;如内墙留有门窗,则必须与生产区之间设置隔离通道以隔声,使机房内值班室的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3)有GMP要求的精烘包洁净生产区中的离心甩干设备应设独立房间。
通风措施上的建议
(1)离心甩干工作环境应采取有效的局部密闭排风和全面机械排风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其排毒口设于屋顶,并采用防爆轴流风机,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精烘包洁净区的离心甩干设备,甩干时有毒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排风出口应设置在靠近离心甩干设备的底部,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气体 排出室外,避免有害气体经过呼吸带。
(3)对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酸雾废气排风后采用二级喷淋吸收塔,吸收净化后15 In以上高空排放。
(4)离心甩干机上口设置的排气罩必须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操作方便、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 以将发生源 产生的有害气体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并在排风罩口管道处增加隔板,让各类排风管道只在使用时打开,合理调整排风量,使控制点风速达到排毒要求。
(5)在离心机下方的出口处安装密闭式溶媒接收罐,且设内吸风装置,加密闭盖、排风管和阀门,防止离心甩干时有害气体或蒸气在出料时逸出,污染车间空气。
个人防护上的建议
(1)接触吡啶、盐酸等刺激性、腐蚀性有毒化学物质的作业人员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工作服、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防止或减轻对眼睛和皮肤的化学性损伤。
(2)按照《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对工作场所噪声接触卫生限值超标和有可能每班接触噪声L^ ≥85 dB的工人配备3种以上声衰值足够、舒适有效的护耳器(耳塞或耳罩),并经常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工艺措施上的建议
(1)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作业工人与化学物质接触机会。
(2)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将离心机盖改为带观察口或透明材质的盖子,对有机溶媒物料加封不锈钢盖,对酸性物料加封搪瓷玻璃盖,甩料时需投加液态化学品的工 艺将人工加料改为真空密闭管道加料,加料后将离心机上口密闭,禁止敞口离心甩干,并设内吸式装置,使离心机内腔呈负压状态,将热量和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外 排,避免向车间内逸散。
(3)改革生产工艺,上道工序来的高温物料离心甩干前,先对物料进行减压浓缩,回收易挥发的溶媒,冷却后再离心甩干,以减少甩料时毒物的挥发量。
(4)选用新型低噪声设备,并对离心甩干电机加装基础减震垫、隔声罩、安装消声器,使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应急救援上的建议
(1)甩干物料中含有盐酸时,有可能发生化学灼伤事故,其工作地点应设置冲洗眼睛和皮肤的事故喷淋装置,并保障常年温水供应,其服务半径(距酸 作业 点)<15nl,并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一旦溅到眼内或皮肤,按操作规程可及时冲洗和救治,防止或减少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
(2)甩料时有可能接触吡啶、氨气、酸雾等刺激性气体,其工作地点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氧气呼吸器和急救药物。作业工人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更换衣服,吸入氧气,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喉头水肿及肺水肿。
(3)离心甩干工位有可能突发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少于12次/h。
(4)在离心甩干工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警示线和告知牌,说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