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鼻病是近年来我市新发现的职业病危害。铬鼻病是指铬酐、铬酸、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从事开采、冶炼、镀铬、颜料、染料、油漆、鞣皮、橡胶、陶瓷、照相和印刷业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触到铬化合物。六价铬低浓度有致敏作用,高浓度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铬鼻病患者一般有流涕、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特征。凡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者,即可疑似为铬鼻病。铬鼻病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对鼻中隔穿孔患者,必要时可施行鼻中隔修补术。
一、病因
从事开采、冶炼、镀铬、颜料、染料、油漆、鞣皮、橡胶、陶瓷、照相和印刷业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触到铬化合物。六价铬低浓度有致敏作用,高浓度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二、症状
铬鼻病患者一般有流涕、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特征。凡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者,即可疑似为铬鼻病。
三、诊断原则(诊断标准详见《GBZ 12-2014 职业性铬鼻病的诊断》)
根据密切接触六价铬化合物的职业史和有关的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鼻部损害,结合作业环境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方可诊断。
铬鼻病患者可有流涕、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及鼻粘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体征。凡有以下鼻部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铬鼻病。
a.鼻中隔粘膜糜烂,少数情况下为鼻甲粘膜糜烂;
b.鼻中隔粘膜溃疡;
c.鼻中隔软骨部穿孔。
四、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局部可应用硫代硫酸纳溶液或溶菌酶制剂;对鼻中隔穿孔患者,必要时可施行鼻中隔修补术。
五、劳动能力鉴定
1、鼻粘膜糜烂较重患者,可暂时脱离铬作业。
2、鼻粘膜溃疡患者应暂时脱离铬作业,久治不愈者可考虑调离铬作业。
3、凡出现鼻中隔穿孔,应调离铬作业。
六、健康检查要求
1、铬作业工人就业前体检应作耳鼻咽喉科检查,注意皮肤病史。
2、铬作业工人应每半年作耳鼻咽喉专科检查一次。
七、职业禁忌证
a.严重的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萎缩性鼻炎及显著的鼻中隔偏曲。
b.严重的湿疹和皮炎。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参考件)
A1本标准只适用于由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职业性鼻部损害。铬对皮肤损害可参照GB 7804-87《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处理。
A2鼻中隔穿孔也可由氟盐、食盐、五氧化二钒等引起,或因梅毒、结核、外伤等原因发生,故诊断时应结合就业前体检资料、患者毒物接触史和作业环境调查进行鉴别诊断。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全国爱耳日,我们聊聊“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