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职业性急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的最常见氟化物为氟化氢和氢氟酸,其次还有元素氟、三氟化硼、四氟化硅、氟硅酸、二氟化氧、三氟化氮、五氟化硫、六氟化硫、十氟化硫和六氟化铀等。氟主要经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侵入人体,导致中毒,不同侵入途径所致氟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急性无机氟中毒可致急性喉水肿,表现为咳嗽,吸入性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失音等。 轻者在脱离接触后逐渐缓解;重者可发生窒息,发绀为窒息前兆,三凹症状提示病情严重。
急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史,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及症状性低钙血症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血(尿)氟及血钙等检查结果,参考作业现场职业卫生资料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综合分析,方可诊断。这里补充一点,慢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需要5年及以上密切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史,才可诊断。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5-2016职业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急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三个等级。
轻度中毒
短期接触较高浓度无机氟后,出现头晕、乏力、咳嗽、咽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及血(尿)氟增高,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见GBZ 73);
2、1度~2度喉水肿(见GBZ 73);
3、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或ST-T异常改变;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单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见GBZ 74)。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
1、急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见GBZ 73);
2、3度喉水肿(见GBZ 73);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见GBZ 74);
4、反复抽搐。
重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
1、肺泡性肺水肿(见GBZ 73);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见GBZ 73);
3、4度喉水肿或窒息(见GBZ 73);
4、低钙血症危象(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及癫痫样抽搐);
5、猝死。
注意:短期接触较大量氟及其无机化合物后,出现出现眼痛、流泪、畏光、咳嗽、咽痛、胸闷及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或血钙降低但无临床表现,在脱离接触72h内明显减轻或消失,是接触反应。
急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的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术。
2、动态监测血氟、血钙、心肌酶谱及心电图。
3、早期静脉补充足量的钙剂。
4、其他对症及支持治疗,保护心肺等多脏器功能。
5、灼伤皮肤吸收中毒者应早期行创面处理(见GBZ 51):
(1)创面使用钙镁混悬液及碳酸氢钠溶液湿敷或浸泡;
(2)深度灼伤创面,早期实施切(削)痂手术。
急性氟中毒救治要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及早静脉补充足量钙剂,以防止和纠正低钙血症的发
生和发展;保护心肺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支持、对症综合治疗,防止猝死的发生;当存在灼伤皮肤吸收中毒时,则应尽早进行创面处理,以阻止氟离子向深层组织渗透。
其他处理
如有后遗症者,可按照GBZ/T 228执行。如需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Z/T 16180处理。
相关阅读:
尿氟增高是反映现职劳动者过量接触氟的重要指标,但尿氟值水平与急性氟中毒的病情严重程
度不完全平行,是辅助诊断指标,有助于鉴别诊断。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哪些疾病属于职业性化学中毒?
职业病|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病大揭秘:进厂5年致下肢瘫痪,究竟怎么回事儿?
东莞工人需警惕有机溶剂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