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皮炎,也叫生漆皮炎。大漆(生漆)是漆树分泌的漆液,劳动者在培植、采割、运输、生产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中,接触大漆(生漆)危害可发生接触性皮炎,称为大漆皮炎/生漆皮炎,俗称“漆疮”,属于职业病范畴。
大漆(生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占60%~180%),漆酚(本身是没有挥发性的)具有原发性刺激性和高度过敏性。1984年,国内学者经5年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在大漆挥发性物质中也含有漆酚,也就是说皮肤未直接接触漆液,只是闻到漆味,也可能发生大漆皮炎。
大漆皮炎的分类
由于大漆既有刺激性又有过敏性,大漆皮炎的症状常常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引起的,有时有一种为主。根据大漆皮炎的皮疹形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型
一般在接触1~2周左右发生,皮疹急性发作,初发在直接接触部位,以面、颈、手背、前臂等处为多见,少数病例亦有同时发生于外生殖器及股内侧者。
首先出现弥漫性潮红、水肿,在红肿的基础上迅速出现密集的小丘疹、小水疱或融合成大疱,疱壁紧张,充满浆液,疱破后出现糜烂面,有大量的浆液渗出。皮疹瘙痒剧烈。
有些病人皮肤红肿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的丘疹、水疱。皮疹亦可远离接触部位,向四肢、躯干发展。如果皮疹发生在皮肤松弛部位如眼睑、阴囊部,则红肿更为明显。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但有的病人出现头胀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较为常见。过敏反应强烈者发病急剧,2~3天即达高峰,持续3~4天则趋向恢复,1~2周急件症状可以消失,皮疹逐渐消失和开始脱屑,但皮肤瘙痒感可能持续较久。
二、荨麻疹型
多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生后1~2天出现,在原皮疹以外的部位皮肤瘙痒,搔之即出现风团,可融合成大片呈地图状。这种荨麻疹型皮疹消退较慢,有的可持续2~3天。少数在皮炎转入亚急性期才伴随发生风团。本型皮损在脱离大漆后则不再反复发生。
三、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型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型从接触到发病,最短数分钟。皮损局限在接触部位,表现为小丘疹及水疱,一般无明显肿胀,轻者数日即结成焦痂脱落,重者可引起溃疡。这类皮损主要见于对大漆敏感性不高的人,在局部接触高浓度大漆未及时清除者,而在对大漆有高度过敏者,则往往被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所掩盖。
大漆皮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大漆皮炎的关键是避免皮肤接触大漆,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及时换洗被大漆沾染的衣物。检验大漆时可放入通风隔离罩中进行,以防止漆烟熏及皮肤。
皮肤被大漆污染时,应及时用酒精或0.5%~1%碳酸钾(钠)溶液擦掉,大漆污染留下的黑迹可用1%硝酸酒精擦拭,擦清后的皮肤必须再用清水、肥皂洗净。
改进大漆包装质量,加强密闭,杜绝渗漏现象,以避免或减少装卸人员及周围人群的接触机会,把发病人数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本文主要编自《中华职业医学》。如想进一步讨论交流或有其他需要,劳动者病人可加QQ群784591071;专业从业人员可加QQ群663924660;如有意加职业病网微信群请加编辑微信17726603325,备注工作岗位即可。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性传染病—炭疽,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