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事关职业病防治,我省这个重要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健康云南行动(2020-2030年)》,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其他16个成员单位联合起草了《云南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截至2022年2月6日,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此期间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
电子邮箱:ynajzjc@126.com
通信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国贸路309号政通大厦923室
《云南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主要内容如下
规划目标
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职业健康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劳动者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力度继续加大,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强化科技创新,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进一步规范,重点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联防联控机制不断深化,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
主要任务
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
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规划布局,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帮扶等方面统筹考虑职业健康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工作水平。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培训等制度,保障经费投入。
以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持续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专项治理,推进新兴行业及工作相关疾病等健康损害监测。建立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机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推进全人群职业健康保护,加强职业活动中新兴危害的辨识评估和防控,开展职业紧张、肌肉骨骼疾患等防治的试点示范。强化接触生物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员个体防护、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严格监管执法,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效率
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检查等重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执法。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推进重点领域监管、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现场检查与书面检查、网络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严格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工伤保险等劳动保障监察。继续在重点行业中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防治责任。
加强工矿商贸、建筑施工、核与辐射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统筹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督促指导省属企业率先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职业健康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惩戒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监督,提升监管和执法效能。按照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相匹配的原则,加强职业卫生执法队伍和执法协助人员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和交通工具,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强化救治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
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完善监测政策和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开展风险评估,实施分类监管,提高预警能力。按照“省市诊断、省市县救治、基层康复”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网络,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基础数据库,规范职业病诊断医师管理,建立职业病救治专家队伍,加大临床诊疗康复技术和药物研发力度。持续实施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将尘肺病重点行业职工依法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
探索建立工作相关疾病多元化筹资保障体系,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工伤保险、商业保险以及社会慈善等的有效衔接,逐步将相关职业人群纳入保障范畴。实施尘肺病筛查与随访,加强尘肺病等患者的救治救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落实属地责任,对无法明确责任主体的尘肺病患者,依法开展法律援助,按规定落实医疗救治、生活救助等政策,减轻患者医疗与生活负担。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提升职业人群健康水平
把健康企业纳入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健康企业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建立完善与劳动者健康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整洁卫生、绿色环保的健康环境,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完善职业健康监护、传染病和慢病防控、心理健康辅导等健康服务,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健康文化,建成一批健康企业。鼓励矿山、冶金、化工、建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环境卫生管理等行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救援等单位,率先开展“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进行重点行业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有效提升劳动者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加大职业健康检测评价、工程防护、诊断救治等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职业健康专家库,完善专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职业健康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将职业健康教育内容纳入相关课程,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普及职业医学知识。
健全以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为主体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防治院(所、中心)为主干,完善“省、市、县”三级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支撑网络。充分利用卫生健康系统内外技术资源,建设符合我省主要行业特点的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支撑平台。充分发挥职业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作用,构建“省—市”并向重点县区、乡镇延伸的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网络。推进各级各类技术支撑机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等达标建设,强化质量控制,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推动将职业健康关键技术、重大项目纳入省级、州市科技计划。围绕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和治理,开展尘毒危害和生产性噪声监测与防护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职业中毒监测预警、防控和应急救治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辐射危害监测、防控技术与装备研究,形成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并推进示范应用及推广。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合作共建,深化产学研融合,尽快突破急需急用技术的“瓶颈”。加强职业健康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效能
将职业健康信息化工作纳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推进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完善全省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救援等信息的互联互通。
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应急、税务、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推动实现职业健康相关信息的协调联动。按照便民利企、优化服务的要求,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职业健康服务”,构建惠民、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规范职业健康信息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强化数据统计与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在职业健康监管决策中的作用。推动用人单位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加强宣教培训,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
持续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职业健康的文化氛围。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机构和学校等活动,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推动建立职业健康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知识库。实施职业健康培训工程,加强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全员培训。推动有条件的地区或用人单位建设职业健康体验场馆,不断提升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
来源: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