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有哪些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管理方针是什么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和原则
第3条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一切职业病防治工作,都遵循以上方针和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根据职业病可以预防,但是很难治愈这个特点提出来的。所以,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从致病源头抓起,实行前期预防。
“预防为主”,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由传统的发生问题后进行处理的工作模式转变为预防管理的模式,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不要等产生了职业病再去被动地处理后事,而要把职业病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职业病防治法》的总则部分对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这些基本方针、基本制度主要有: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2、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制定职业病防治法的前提,或者说是这部法律产生的基础和最充足的理由。
3、实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这是在立法过程中确立的职业病防治的一项基本的制度。它的核心是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负有法定的责任。
4、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这是职业病防治中保护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措施。工伤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的总称,将职业病列人工伤的直接理由就是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中引致的疾病和蒙受的损害。
5、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就是要在工艺、技术、装备上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粉尘、毒气、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造成健康危害;防治结合就是在预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减轻职业病带来的痛苦和损害;分类管理是指对行业和危险源进行分类监控和管理,综合治理就是要采取工程技术、检测检验、个体防护、管理制度、治疗康复等综合性措施,有效防范职业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根据我所了解的知识,目前没有名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官方文件。但是,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是卫生部制定的规范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劳动卫生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活动的技术规范。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关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这些办法可能涉及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但具体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了解具体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议您参考官方文件或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谁制定
职业病的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部门联合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对职业病卫生管理有哪些好的建议
一是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
二是严格监管执法,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效率;
三是强化救治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
四是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提升职业人群健康水平;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六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七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效能;
八是加强宣教培训,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制定完善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根据不同行业和工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控制等。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教育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掌握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体检制度,定期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诊断职业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防止职业病的扩散和蔓延。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包括通风设施的改善、噪音和震动的控制、有害物质的替代等。
加强职业病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职业病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员工的职业病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情况、体检结果等信息,为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
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工作和管理措施有哪些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