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察,预防与治疗职业病。
检测目的: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扩散和变化规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程度以及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评价。可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完善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检测现状:近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进,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检测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主要针对其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二、为什么要检测职业危害因素?
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条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在日常的职业病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现状评价过程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劳动者健康的有力保障
定期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产生、扩散和变化的规律,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鉴定评价。此外,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健康,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哪几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