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关于印发《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的通知(卫监督职便函〔2010〕076号)文,2010年我区的南丹被列入了全国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县,2011年我区又增加了合浦和靖西两县作为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县。自治区卫生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为主的专业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相关哨点县举办业务培训,多次到当地进行督查和提供技术支持。
各县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其中:南丹县监测病种为铅中毒,2010-2014年(加2014年数据)共对7家哨点监测企业、共监测783个点次,结果有5个点次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率为0.64%;完成了6345人次铅作业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发现铅超标9并确诊职业性轻度铅中毒人,检出职业禁忌证339人。
合浦县监测病种为矽肺,2011-2014年共对9家哨点监测企业、56个点次粉尘作业点进行了,其中不合格点0个,合格率为100%;完成了4684人次粉尘作业职业健康体检,检出职业禁忌证13人;靖西县监测病种为职业性慢性锰中毒,2011-2014年共对6家涉锰企业3762接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发现尿锰增高643人,发现疑似慢性锰中毒患者1人,此外,还发现疑似尘肺病71人,已建议到有资质的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或申请职业病诊断和治疗。
此外,各哨点监测县根据方案要求收集辖区情况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产业分布和职业人口指标、职业病发病情况、职业卫生资源基本情况,以及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基本情况等),并建立和完善了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库,从而为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动态分析劳动者健康状况改变,摸清职业病发病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提供了依据。
各职业病监测哨点县为了更好地开展重地职业病监测工作,加强了机构的能力建设,增加了职业病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实验室等专业人员,同时,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实验室检测分析等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对职业健康检查场所和实验室进行了相应的改造,通过了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资质认证,使开展重点职业病的监测工作有了法律的保障。
此外,各哨点监测县还通过深入全县各厂矿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宣教培训、出版《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病防治宣传板报、悬挂和张贴《职业病防治法》相关宣传图片、横幅、标语、发放职业病防治宣传单和小册子等方式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使劳动者和农民工掌握了预防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了劳动者和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性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通过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培训,使企业中层以上的领导掌握了基本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其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责任与职责。
通过3-4年的职业病哨点监测,取得了以下成效:
1、摸清了当地职业卫生基本情况;
2、加强了职业病防治宣传,提高了劳动者和企业管理者的法律和防病意识,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了哨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3、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哨点县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及其职业病危害现状以及防治效果,南丹县对职业性铅中毒的监测结果表明,南丹县监测企业职业性铅中毒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在4年当中,监测的6345多人次中仅于第一年发现有9人尿铅超标,并且能够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和及时进行治疗,没有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也没有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通过监测有效地降低了以往铅中毒高发的情况。提高了哨点县职业病防控专业技术水平,不论从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还是单位的检测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提高了哨点县疾控机构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和知名度,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不断地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2015年,为预防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中央安排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广西获210万),在全国全面开展职业病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三部分内容。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主要负责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以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部份工作。根据国家卫计委的部署,广西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7月15日印发了2015年中央补助广西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职业病防治相关项目实施方案,并启动了广西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以下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自治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于2015年7月15日制订并印发了《2015年中央补助广西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职业病防治相关项目实施方案》下发至14个市,14个市对相关文件又进行了转发;省级(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成立了2015年中央补助广西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职业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指定了项目负责技术负责人,成立了项目办公室,下设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和职业卫生技术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全区14个市均制订了各自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指定了主管领导和落实了承担监测工作的部门的人员,各市均积极主动的与安监局、劳动保障局沟通协调,有的市还与安监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发文,以确保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加强了对各类人员的学习培训,不仅积极参加国家卫计委和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的各种业务技术培训,而且还加强了对各市县从事相关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2015年7月27-28日召开了2015年项目启动会和职业病监测技术培训班,对来自全区14个市卫计委疾控科的负责人和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职业病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共80人进行了培训,培训会上,自治区卫计委领导对开展职业病监测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各市如何做好职业病监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的专家对2015年广西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解答,使大家对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工作的监测目标、监测点及监测病种的设置、监测内容与方法、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要求等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确保职业健康体检数据的准确可靠,2015年9月23日~9月24日对全区48家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体检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培训,讲解了《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理论与技术规范》,并就广西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工作提出了要求。
2015年11月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库已经在“职业病与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上线运行,为做好广西2015年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报告工作,2015年11月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组织了包括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职业病报告的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本级用户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中体检部门职业病报告和职业健康体检数据录入的业务人员(直报用户)进行了培训,包括重点监测数据报告及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个案信息表录入系统操作说明和现场上机实习。2015年12月23日~26日举办了重点职业病监测及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数据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培训班。
三、加强工作监督和技术质量指导
为全面了解广西各市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推进广西重点职业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和进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2015年11月11-20日,分二组对部份市县进行了督导,督导核查方法采用自查和现场督导多(包括:采取听汇报、座谈、现场查阅资料等形式)。同时,每市县抽一家存在“严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对一些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体检工作开展情况和职业病报告和职业健康个体检查结果报告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督导,不仅推动了各市县的重点职业监测工作,而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对疑难问题进行现场指导、示教和答疑。此外,建立了广西重点职业病监测QQ群,以便发送文件和进行交流、沟通和答疑等。
四、合理安排资金和使用项目经费
2015年中央补助广西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职业病防治相关项目专项资金290万元(分配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210万,占72.4%)。
2015年重点职业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2015年重点职业病监测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贺州、百色、河池、来宾、崇左市全区14个市设立了重点职业病监测点,监测工作覆盖所辖的114个县区。监测工作由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主要负责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资料审核,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参与,收集和提供相关信息。以上各机构均设置了专门的监测部门和人员负责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
监测对象和监测病种:在监测点内接触煤尘(煤砂尘)、矽尘、石棉、苯、铅、噪声及布鲁氏菌病(7种国家规定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锰及其化合物(1种省级自选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和所致的煤工尘肺、砂肺、石棉肺及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苯中毒及苯所致白血病、铅中毒、噪声聋及布鲁氏菌病等重点职业病均应纳入监测范围,监测对象为辖区内接触以上8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所有劳动者。此外,各市根据辖区存在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自选2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纳入各市的监测范围,各市自选监测病种详见各市的重点职业病与风险评估报告。
数据来源及收集方式:
①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集的辖区内所有申报单位填报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数据由各市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录入或电子表格录入后,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较重”、“一般”三类。各市职业病监测机构提取有关信息后形成《辖区内重点职业病危害信息汇总表》进行汇总分析。为确保质量,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和各市监测点根据《辖区内重点职业病危害信息汇总表》,抽取了5%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且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的用人单位进入现场进行复核。
②辖区内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重点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资料主要来源于自治区内31家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提供的个案体检结果。
③辖区内重点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情况:重点职业病诊断与鉴定主要来源于广西区内已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3家诊断机构和2家职业病鉴定机构,另有7家有资质的诊断机构未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
④辖区内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劳动保障部门收集的辖区内所有职业病人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况。
⑤辖区内职业病报告情况:
职业病发病情况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通过对广西重点职业病的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以明确本辖区内应重点防控的职业病病种。监测结果:共收集到6342家企业的职业危害申报信息,存在职业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的企业有2968家;职业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砖瓦石材制造、土沙石开采、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人造板制造行业,分别占23.75%、20.32%、7.88%、6.23%,合计占比达58.19%;以上四个行业的企业类型大多为小微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贺州(23.4%)、梧州(12.2%)、百色(12.2%)、桂林(10.5%)、玉林(8.17%)、钦州(6.78%)、南宁(6.43%)等地。
根据得到的统计数据提示:
接触所监测重点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数4518家,其中,存在煤尘399家,矽尘1265家,石棉尘34家,苯389家,铅81家,噪声3113家,锰及其化合物424家;布鲁菌属企业数1家;接触煤尘12572人,接触矽尘23145人,接触石棉尘561人,接触苯4916人,接触铅3484人,接触噪声88641人,接触锰及其化合物13879人;接触布鲁菌属企业数2人(注:实际存在以上重点职业病的企业数和接触人数要高于此)。
接触所监测重点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工人共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企业数553家,岗中和离岗体检55423人次,其中,开展煤尘作业体检企业76家(存在煤尘企业受检率仅为15.93%),6149人(接触煤尘人员受检率低于32.79%);开展矽尘作业体检企业234家(存在矽尘企业受检率仅为15.60%),16560人(接触矽尘人员受检率低于41.72%);开展噪声作业体检企业451家(存在噪声企业受检率低于14.20%),37352人(接触噪声人员受检率低于39.39%);开展苯作业体检企业42家存在苯企业受检率低于15.27%),4415人(接触苯人员受检率低于47.40%),开展铅作业体检10家(存在铅企业受检率低于10.98%),1746人(接触铅人员受检率低于33.38%);开展锰作业体检企业15家(存在锰及其化合物企业受检率低于3.15%),3624人(接触锰及其化合物人员受检率低于25.48%);石棉尘企业2家2人,无布鲁氏菌病接触人员开展职业健康体检。
从职业健康检查胸片结果来看:检查的34176张胸片,发现胸片有尘肺样改变(疑似尘肺)84例,检出率为0.25%,主要分布百色(占29%)、柳州(占25%)、崇左(20%)、贺州(13%)、桂林(11%)、河池(2%);行业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检出率1.34%)、黑色金属矿采选(检出率0.7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检出率0.61%)、非金属矿采选业(检出率0.41%)、汽车制造业(检出率0.48%)及小微及大型企业为主,男性占90.5%;仅河池和梧州市开展了铅作业体检,检查血铅1132人,发现血铅大于600μg/L20人,400-600μg/L143人,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小型私有企业;苯及其化合物作业体检人,3028人,发现白细胞<4×109/L41人,主要分布在钦州、玉林、百色中型企业;以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和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为主;除桂林、贵港市未开展噪声作业体检外,12个市均开展了噪声作业体检,共29560人进行了纯音听力检查,发现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有2369人,不同规范企业和不同经济类均有分布,但微型企业的检出率高达25%,行业主要分布在铁路运输业(占23.68%)、非金属矿物制品(占13.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12.20%)、汽车生产业(占10.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9.33%)。
2015年共报告疑似职业病325例,其中,重点职业病疑似病例304例(全部为男性,病种主要为疑似矽肺215例占70.21%、煤工尘肺7.89%和职业噪声聋21.38%,其中,私营企业占56.91%、国有企业占34.54%;微小、中型企业分别点34.21%和36.51%,疑似煤工尘肺病例95%以上分布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疑似矽肺病例95%以上分布在有色金属矿采选、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占68.37%、17.21%、4.19%、3.26%、1.86%、1.4%);检出职业禁忌证852人次;因广西接触布鲁氏菌病的企业和人群少,也未开展相关的职业健康体检。
2015年广西新确诊和报告106例,8种重点职业病82例(占77.36%),其中,尘肺79例(矽肺41例,煤工尘肺36例),铅中毒2例,职业噪声聋2例,职业性慢性锰中毒1例。但这些疑似病例和职业病有相当一部份人不是来自于2015年受监测的重点职业病监测人群,说明可能存在漏检或漏报情况。2015年确诊的106名职业病例主要分布的河池(占46.23%)、南宁(占25.47%)、百色(占12.26%)等地;行业分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37.74%)、有色金属矿采选(占23.5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7.5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6.60%)等行业;以国企和私营企业(分别占50%、45.3%)、微小企业(占59.43%)为主。重点职业病接触工龄4年以下的占职业病总数的45.28%。
评估结论
广西存在所监测的8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多、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群数量较大,但企业开展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率偏低。广西辖区内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职业病危害风险为严重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等,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仍然以矽尘、煤尘和噪声为主。因此,重点防控人群为以上行业接触粉尘和噪声的职业人群。
建议
针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和噪声)的重点防控行业和微小私营企业,加强监管,增加企业和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率。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加强防护措施,加强相关职业病知识的宣教力度,使劳动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的降低相关职业病的发病率。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逐步增加职业危害项目申报企业数量,同时加强企业申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全面掌握我区各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加强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业务水平。信息收集时出现某些信息缺失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信息收集的完整性。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卫生档案分为哪几个内容?
解析:关于职业接触限值的那些疑惑
TO 用人单位|关于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的十大常见问题
噪声作业|先天失聪,能否从事噪声作业?
职业卫生评价标准目录
关于防治尘肺病的一些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