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抽查百余家企业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青岛市以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为目标,建立“政府领导、部门监管、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多措并举完善职业病防治机制
建立工作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在各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疾控机构设置职业健康管理科室,配齐人员、装备。各区市在街道(镇)建立基层职业病防治队伍,负责对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形成市-区(市)-街道(镇)三级职业病防治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
突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监督。以尘肺、化学性中毒、放射性职业病为重点,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和企业信用风险程度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督执法措施,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开展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青岛市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实现市、区(市)、街道(镇)三级联网,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培训等纳入信息系统,为全市职业病防治提供信息化支撑。
组织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以汽车制造和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促使企业加强工程防护设施改造,落实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加强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管,确保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积极开展汽车维修保养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检查
按照国家和山东省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部署要求,我市委托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对全市的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检查检测,累计抽查100余家。结合企业维修任务实际情况,共计检测焊接岗位150余个,打磨作业岗位90余个,喷漆作业岗位130余个,刮腻子岗位20余个,整形岗位10余个,维修岗位140余个。
专项检查检测的100余家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绝大多数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合格率95%。经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00余家维修保养企业中,焊接、打磨、喷漆岗位全部列为汽车维修保养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管控岗位。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酸丁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汽车维修保养企业重点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检查检测的100家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全部在现有职业病危害管控措施下,能够有效保障劳动者职业健权益。
开展汽车制造和铅蓄电池生产行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为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我市积极行动,启动了为期三年全市汽车制造和铅蓄电池生产行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本次专项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存在尘毒危害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督促企业加大工程防护设施改造,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落实职业健康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水平。同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使两类企业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接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目标要求;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不落实、作业场所无防护设施或达不到防护要求、未按规定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和未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对于治理后尘毒危害浓度仍严重超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王熠、刘晓)
责编:欧阳凝碧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职业卫生监管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