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2014-5-12 13:39:00
浏览:(1733) 点赞:(0) 评论:(0)
化学毒物的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1.吸收的概念:是指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如皮肤、消化道粘膜和肺泡)的生物膜转运至血液循环的过程。2.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1)经胃肠道:胃肠道是外源化学物的主要吸收途径。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仅有少数专用主动转…
化学毒物的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
1.吸收的概念:是指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如皮肤、消化道粘膜和肺泡)的生物膜转运至血液循环的过程。
2.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
(1)经胃肠道:胃肠道是外源化学物的主要吸收途径。主要是通过简单扩散,仅有少数专用主动转运系统。也可通过胞饮和吞噬作用吸收颗粒状物质。
吸收可在任何部位进行。小肠上段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由于小肠具有极大表面积,绒毛和微绒毛可使其表面积增加600倍左右。
影响吸收或改变毒性因素:①酸碱度(胃内pH1.0,小肠pH6.6,弱有机酸如苯甲酸,弱有机碱如苯胺);②解离情况;③胃肠道内容物、④胃排空时间及肠蠕动。
首过消除(效应)先通过门静脉系统达肝,经代谢转化后,再进入体循环。降低毒物原型浓度。
(2)经呼吸道:空气中的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肺是主要吸收器官。吸收的速度相快,仅次于静脉注射。
气态物质(气体、蒸汽)的水溶性影响其吸收部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氨、氯气等在上呼吸道吸收,水溶性较差的气体如二氧化氮、光气等则可深入肺泡,并主要通过肺泡吸收。主要经简单扩散透过。
其吸收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①浓度(分压)差;②血/气分配系数(当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气态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③血中的溶解度;④肺通气量和血流量(血/气分配系数低取决于经肺血流量;高的物质则取决于呼吸的频度和深度)。
气溶胶(烟、雾、粉尘)的吸收取决于粒径的大小。直径>10μm者鼻咽部;2~5μm者气管支气管;<1μm者可在肺泡内扩散而沉积下来。阻留在呼吸道表面粘液上的颗粒物,纤毛运动使其逆向移动,最后由痰咳出或咽入胃肠道。
(3)经皮肤吸收:可分为两个时相:穿透相和吸收相。其限速阶段是穿透相。
经皮肤吸收的主要简单扩散。故经皮肤吸收好的外源化学物应具备脂水兼溶的性质。
(4)经其他途径:注射进行染毒。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延伸阅读
评论原文:
评论
公众号-职业病
手机版网站
郑重声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不能代替医院和主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80100  渝ICP备1701363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渝)-经营性-2018-0005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证:(渝)-网械平台备字-2019-第00002号
CopyRight2007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职业病网
客服热线:023-63555815 职业病网 - 专业的职业病门户网
有害信息举报:023-63555815 举报QQ:3484469351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