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对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了,尽管大多数人对心理疾病还是不能以平常心看待,但也有少数人开始尝试着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了。职场人士工作压力大,“职业紧张”成为不少人的心理负荷。关注职工心理健康,就从了解“职业紧张”开始!什么是职业紧张?职业紧张和职工个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紧张与职业紧张
“紧张”一词由英文“stress”翻译而来,紧张是需求和能力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生理、心理压力。
职业紧张(occupationalstress)也称为工作紧张(jobstress),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压力是指心理上被压迫的一种感受,可以促使精神、思想及身体进入紧张的状态。
职业紧张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种反应。当需求和反应失衡时,就会产生明显可感觉到的后果。
现在还有一门学科,叫职业心理学(industrialpsychology)。这门学科,主要通过分析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影响心理状态的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如人机界面、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管理水平、个人因素),使劳动者在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职业紧张和疲劳、提升工作满意度、促进心理健康、提升职业生命质量。
职业紧张和职工个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很容易紧张,而有的人却很放松。其实,除了和职业息息相关,职业紧张和职工个体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职业紧张和职工个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但是从庞大的人群中,却可以归纳出一些特征,比如A型性格的人更容易紧张。研究者们发现,个人的性格、性别。年龄、学历及支配感和职业紧张有很大的关联。
性格
个人有个人的脾性,但众人之中,一类人有强烈的欲望追求成功,急于求成,并且还嫉妒身边人的成功,当他的工作被外界干扰或打断时表现出极不耐烦,同时在工作上很难得到同事的支持,这类人就是典型的A型性格。他们非常有成就感。时间紧迫感,充满竞争性和敌意,对工作总是过分投入,这种性格的职业者很容易感到紧张,而且往往不擅于调节职业紧张这种心理状态。
性别
常常说“男女平等”,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女性往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比如怀孕、照顾幼儿。职业女性的生活形式从家庭责任与工作责任的相继性(婚前)到家庭与工作责任的同时发生(婚后),即职业已婚妇女往往处于承担多重任务的紧张状态。根据Scoresen和Verbrugge的调查发现,已婚女性参加职业活动后,能增强自尊感,增强应对能力,但增加了职业紧张,如压力增大,冲突明显,每周任务超重的平均频率2〜3倍于丈夫。
年龄
众所周知,体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并且抵抗和应付紧张因素的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下降,因此,同样的工作老年人比年轻人易产生紧张感。
此外,年轻人更能适应环境,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尤其更容易得到各方面的社会支持,且较重视休闲娱乐。这也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产生紧张的原因之一。
如何降低中老年职工的职业紧张,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成为目前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历
说到学历,有些人会想到社会上对低学历的歧视现象。但就整体而言,不说少数情况,高学历人群普遍工作强度更大,竞争相对比较激烈,知识储备更新快,个人发展空间变窄等,常常处于职业紧张中;低学历人群因担心工作福利差、完不成任务、被解雇、生活压力大等而倍感紧张。每个阶层的劳动者都会面临一些压力,从而感到职业紧张。
支配感(控制感)
支配感是指个体认为他们的行为能产生某特定的结果,尤其是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结果。这句话可能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很看重最近空缺出来的职位的职工A觉得最近他的表现很不错,对于这个职位很有把握,信心很足,自然就不会很紧张;但当他失去这个支配感,他就会变得很焦虑,我到底能不能得到这个知我处于高度的职业紧张中
支配感也指个体自由选择的感觉。
支配决策权对职业紧张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处于被支配或低支配状况下,或无决策权者,则倾向于发生职业紧张。“高要求、低支配”作业(比如工作难度高,职工权利小,工作难以展开),易出现“高紧张效应”,导致心理紧张和生理疾病风险增加。
职业病网有更多职业健康知识,想知道体力劳动时人体内部的调节变化吗?想了解预防尘肺病的办法吗?请关注职业病网。
友情提醒
1、职业病培训:职业病学校;
2、在线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健康小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分为几类?
职业健康检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咨询】听力高频损失,是职业病吗?
职业病诊断:什么是职业史?用人单位不提供职业史怎么办?
职业健康防护|噪声达到多少分贝需要戴耳塞或耳罩?
科普|同一岗位,为什么有的人得了职业病,有的工作时间更长反而没有?
职业健康检查的常见问题及结果处理
职业健康检查的几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