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的暴晒下,空气温度会增高,户外作业人员就像身处蒸笼中,如果通风不畅,工作时间较长,作业人员很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虚弱、大汉或是高热等症状,也就是中暑;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痉挛、衰竭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因此,防暑是非常必要的。酷夏即将来临,户外工作应该如何防暑呢?
1.防暑、防晒药物
准备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物,防晒霜、防晒油等防晒药物。可用作预防或在出现轻微症状时使用。
2.酷暑时期
每天户外作业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并避开在每天最高温时间段(上午11:00——下午4:00)作业。另不宜连续长时间作业,应轮换交替作业。
夏天体力消耗比较大,作业强度不宜过大,在中午可适当安排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有助于体力的恢复。
3.作业环境
无法在室内作业,则尽可能选择通风、阴凉处;或是在附近设置休息点,让换下来的作业人员可以得到休息和缓解。休息点应配有座椅,最好能避免阳光直接暴晒。
4.衣着打扮
不要为了凉快方便赤膊,以免被紫外线晒伤。要选择宽松、透气、浅色的长袖长裤衣服防晒,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头部可以戴宽檐防晒帽防止面部晒伤,脚上要穿宽松透气的鞋子,不要让脚捂着。
如果单位提供工作服,则单位工作服应选用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面料,并根据工种需要,为作业人员提供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比如在高温天气下执勤的交警,有的是短袖加外套,还套了马褂,不利于身体散热,很容易中暑。
衬衫挨着领口的那粒扣子最好不要扣上,领带和皮带也不要系得太紧,鞋子有鞋带的也不要系太紧。
5.饮水
不要图凉快使用冷饮,以免造成胃部痉挛;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出汗很多,而咖啡、酒精性和高糖分饮料的摄入反而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应多喝糖盐水、茶水(含钾,可补钾盐)和其它含盐饮料(含盐量以0.15%至0.2%为宜),而且要常温或是温热的,这样才不会刺激肠胃。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消耗,以防脱水引起痉挛。
饮水时应少量多次,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
6.睡眠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睡眠时间也跟着变短,所以一般白天需要补眠。如果睡眠不充足,精神状态不佳,体力和身体素质都会下降,高温天气就会更容易中暑。
7.饮食
应多食用绿豆、苦瓜、冬瓜、莴笋、芹菜等,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苦瓜性寒,能清热泻火,增进食欲、清热防暑,对肝火目赤、胃热烦渴、胃脘痛、湿热痢疾也有缓解作用。不过苦瓜、绿豆性寒,体虚者不宜多食。
调味时可以加一些陈醋,增加胃酸的浓度(夏季人们饮水较多,胃酸相应减少,使食欲减退),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吃醋可以提高胃肠道的杀菌作用。另外,在炒煮蔬菜时加入几滴醋,可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而且有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
酷暑时哪些人容易出现中暑
1.肥胖者
胖子脂肪多、体内的热量很难被及时排除,故胖子比较容易中暑。
2.熬夜者
长期熬夜或者睡眠不足的人,其心肺功能往往也较差,从而排汗受阻、引发中暑。
3.剧烈运动者
高温高热的天气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量越大、体内产生的热量越多,也容易引发中暑。所以,高温作业应降低劳动强度,放缓作业速度。
4.腹泻者
腹泻会使体内水分流失过多,进而导致身体缺水、诱发中暑。
5.不易出汗者
高温天气体内的热量主要通过皮肤汗腺的排汗来完成,如果一个人不怎么流汗,体内的热量就很难散出去;这样皮肤虽然干净清爽了,但却更容易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你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那么很可能就是中暑前兆了。此时,应立即停下工作,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
那对于已经中暑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迅速把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让其平躺,并解开衣服领口、领带、扣子、皮带,脱掉鞋子,将双脚抬高,保持身体周围通风(不要很多人围着患者),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供血,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用凉水或50%酒精擦拭全身,直到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也可用扇子或电风扇加速散热;但当患者体温降至38.3℃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警告:每10分钟必须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
3、给患者补充适量的小苏打等含盐饮料及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应小口慢饮,不要大口猛喝,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若患者已失去知觉,可以按压人中穴和合谷穴,帮助其恢复意识。
4、送医治疗。如果患者身体没有得到缓解,应立即送入医院。在送医等待过程中,应让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如用湿被单或湿衣物包裹,或将病人浸泡于水池中,也可以用雪或冰降温(注意体温不要降至38.3℃以下)。但是当病人出现发抖,就要减缓冷却过程。
如果患者通过急救已经缓解,可以不用送医,但接下来几天要注意休息。
其他相关知识
1.高温所致职业性中暑:已列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的规定,职业性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
2.用人单位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而且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3.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不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4.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5.高温作业指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条件下的作业。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关于《酷暑即将来临,户外工作应如何防暑》的内容,如果你还有其它疑问或者需要,可以立即咨询我们,也可加入我们网站的QQ群784591071交流探讨。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健康小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分为几类?
职业健康检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咨询】听力高频损失,是职业病吗?
职业病诊断:什么是职业史?用人单位不提供职业史怎么办?
职业健康防护|噪声达到多少分贝需要戴耳塞或耳罩?
科普|同一岗位,为什么有的人得了职业病,有的工作时间更长反而没有?
职业健康检查的常见问题及结果处理
职业健康检查的几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