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噪声的定义
噪声,指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噪声作业,是指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 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A)的作业。
噪声由物体振动产生。机械转动、冲击、共振、摩擦、电磁等。噪声的种类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连续声可分为稳态噪声(波动<3db(A))、非稳态噪声(波动≥3db(A))。持续时间≤0.5秒,间隔>1秒,声压变化≥40db(A)为脉冲噪声。噪声种类不同,检测方法不同,卫生标准不同。
二、噪声的危害
噪声可以引起两种职业病,噪声聋与爆震聋。
噪声聋属于慢性过程。患者初期除主观感觉耳鸣外,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能正常进行。继续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当听力损失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在生活交谈中表现出耳聋现象,即所谓的噪声聋。
噪声聋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头痛,眩晕。一般在1~2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爆震性耳聋:120分贝以上的强噪音所造成的急性听力损伤,如因设备爆炸、开山炸石、火炮发射及燃放响声导致的耳聋。爆震聋除引起听力损伤外,还可引起全身损伤,如肺损伤,如肺泡破裂、肺出血、肺水肿等。
三、噪声危害的控制
1.工作场所噪声允许接触限值为8小时等效声级不能超过85db(A)。如果是脉冲噪声,脉冲次数不同,允许接触的峰值为120~140 db(A)。生活中可以通过距离判断噪声是否超标:如相隔2米,听不清对方说话,则可能超标。
2.用人单位可定期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或不定期的自我监测。如果超过接触限值,则要采取听力保护措施。
3.控制噪声源。在声源处减弱噪音,如在机器上设置隔离箱,采用噪声危害较小的机器代替危害大的机器,尽量在不用机器的时间段关闭机器。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或阻尼降噪。
4.控制传播途径。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设置人与机器的隔离区,机器封闭作业。
5.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耳塞或耳罩)。超标情况下必须要持续佩戴。要佩戴正确,以发挥良好的防护作用。
6.减少劳动者接触噪声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休息时不要再接触噪声。随身听、KTV最好也要减少接触。
7.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职业健康检查须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资质。上岗前需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禁止职业禁忌证者从事噪声作业;在岗期间也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筛查疑似病例,及时调离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头痛、眩晕的劳动者;离岗时也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划清界限,分清责任,避免劳动者离职后发现职业病引起纠纷。
供稿:胡婷婷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