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1、服装加工主要有切割,缝纫,熨烫三个过程,批量生产主要采用流水式作业。
2、缝纫机旋转产生噪音,机器越密集,噪音更大。
3、缝纫工人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能发生腰腿疼痛。
4、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的工人甚至可能有手腕腱鞘炎,肩周炎和颈椎病。
5、如果光线不足,可能会影响视力。
二、服装卫生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面料本身不会伤害人体。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化学反应引起炎症,湿疹,瘙痒的过敏反应,并且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水疱和脓疱。
2、服装具有保护人体健康的功能。
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具有良好的维持体温的能力。
为了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人们经常穿着合适的衣服来调节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5°C左右,这是通过吸湿,吸水,保温,通风,导热性,耐热辐射性,防水性和耐汗性的性质来实现。
(2)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和内部污染。
其特征通常在于清洁人体皮肤表面和清洁衣物。外部污染主要包括灰尘,烟尘,工业气体和灰尘,这就要求服装具有防止这些东西侵入到皮肤的功能。同时,服装还应具有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或非病原微生物不能侵入或在表面杀死的性能。衣物的内部污染主要是由皮肤表面的汗液,分泌的皮脂和脱落的表皮细胞引起的。因此,内衣应该具有吸收这些污垢的能力,并且易于清洁和清洁。
(3)适合身体的活动。
在某些情况下,衣物还应具有保护机械外力和有害药物,辐射等危害。服装类型应基于不妨碍活动的原则。从身体活动的角度来看,服装的卫生还应具有柔软性,柔韧性,重量轻,压缩弹性,弯曲硬度,拉伸强度和抗皱性。
职业病控制制度
作为服装企业,公司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眼病,直接操作缝纫工引起的手臂振动病,接触噪音引起的职业性耳聋,为防止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员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1、工作场所防护:始终保持通风,并保持每天干净整洁。
2、个人防护:为工人提供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测保护:在检查项目上注意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