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觉
短时间暴露在噪声下,可引起听力减弱、听觉敏感性下降为表现的听觉疲劳。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在80dB(A)以下,一般不致引起职业性耳聋;噪声在80dB(A)以上,对听力有不同程度影响;而噪声在95dB(A)以上,对听力的影响比较严重。
2.引起各种病症
长时间接触高声级噪声,除引起职业性耳聋外,还可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3.引起事故
强烈噪声可导致某些机器、设备、仪表、甚至建筑物的损坏或精度等均下降;在某些特殊场所,强烈的噪声可掩盖警告声响等,引起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消声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的根本措施,改革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以低声或无声的设备或工艺代替产生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将噪声源远离工人作业区和居民区均是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
2.控制噪声的传播
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吸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门窗等。
消声:用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降低传播中噪声的强度水平。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
合理规划厂区、厂房。在产生强烈噪声的作业场所周围,应设置良好的绿化防护带,车间墙壁、顶面、地面等应设吸声材料。
3.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
合理使用耳塞。防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dB,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更好。
合理安排劳动制度。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职业健康体检
接触噪声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中发现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您了解多少?
机械加工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露天采石场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加油站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高空作业的职业危害
职业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