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讨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中的七大常见问题,希望对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编制有所促进作用。如有其他意见与想法,也欢迎诸位与笔者交流分享。
问题一:检查类别为上岗前,结论为在岗期间
在一份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中,检查类别与检查结论出现矛盾,前后不一致,应规范统一。
问题二:报告书体检项目未列全
如甲醇体检缺肝脾B超;噪声体检缺电测听;甲醛体检项目缺胸片;缺血常规(不是未体检,而是报告书中内容不全,非技术问题,应填写仔细一点)。
问题三:粉尘、表面活性剂、“酸”等没有注明具体名称
具体名称是在GBZ188中查询体检项目和目标疾病的前提,没有具体名称,如何确保归类正确?如何进行审核?
如有机粉尘(木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矽尘(混泥土粉尘)等,混合性粉尘应注明主要的粉尘种类。
问题四:岗前体检,表述无疑似职业病,未对无职业禁忌证进行说明
岗前体检的目的是筛查职业禁忌证,在上岗前筛查职业病,不符合逻辑。
问题五:体检评价依据不规范
1.评价依据的版本已废止:有些职业病诊断标准已废止,仍在引用。如GBZ188-2007、GBZ68-2008、GBZ49-2007(如上图所示)等版本已废止,应为新版。老版本可作为参考,但不能引用。
2.有与目标疾病无关的评价依据,缺乏针对性。
3.评价依据不全:如苯系物在岗体检,缺GBZ94-2014《职业性肿瘤的诊断-苯所致白血病》;氯气等刺激性气体在岗体检,缺GBZ/T237-2011《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
刺激性气体如氯气、氨等,之前认为仅存在急性损伤,GBZ188-2007在岗体检目标疾病仅为职业禁忌;但2011年新增GBZ/T237-2011《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后修订的GBZ188(2014)在岗体检的目标疾病中增加了相应的“疑似职业病”为目标疾病,因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也要随之更新评价依据。
4.评价依据缺版本年份或版本年份不存在;如“《职业性慢性甲苯中毒的诊断》”缺版本年份,还有常见的一种错误是引用并不存在的2014,如GBZ68-2014(实为GBZ68-2013)。
评价依据直接涉及目标疾病判断的对错,诊断标准更新快,因此必须注明版本年份,以便监督和审核。
问题六:下“疑似职业病”需慎重
对于“疑似职业病”结论,建议经复查后再下,并且应至少够得上目标职业病轻度标准(最新版职业病诊断标准),同时要建议及时调离原职业病危害岗位。
问题七:处理意见不够明确具体
如应是“目前不得从事噪声作业”,却给出“不得继续原作业”,如果劳动者同时接触噪声、高温,不得继续原作业,那有高温的地方还能安排吗,可以调至其他噪声岗位吗?
此外,职业禁忌证处理必须有“目前不得”、“目前不宜”等字样,因为职业禁忌症不是终身不变的,可是动态、可恢复的。
处理意见示例:1周内(及时)安排职业病诊断;目前不得从事XX作业;1周内复查XX(具体体检项目内容)。
如有意加职业病网微信群请加编辑微信17726603325,备注工作岗位即可。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关于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能力鉴定等问题的解答
职业病诊断|哪些情况受理后,应终止诊断和撤销诊断结论?
咨询:发现职业禁忌证,可以要求公司赔偿吗?
职业健康监护|接触哪些危害因素需要开展职业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