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时,中草药洗发用品品牌霸王国际就曾遭遇过来自二噁烷的重创
[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其中仍将二噁烷列为化妆品禁用组分,并将其视为化妆品有害物质,规定在化妆品中限制不得超过30mg/kg。]
香港消费者协会此前发起一个市场调查。该协会此前搜集了香港市场上60款洗发水,进行化学和微生物检测,发现其中有38款样本检测出有污染物二噁烷,还有12款样本则检测出有可致敏防腐剂MIT及/或CMI,还有一款则含有同样可致敏的游离甲醛。
引起人们关注与热议的是那些二噁烷“超标”的产品,因为二噁烷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刺激且可以致癌的化学物质。
由于洗发水是高频率的洗护产品,直接接触头发与头皮,所以产品的安全也极为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二噁烷?它会不会致癌?企业为什么谈“二噁烷”色变?第一财经记者多方调查,尝试为读者廓清其中迷雾。
什么是二噁烷?
对于人们目前关注的洗发水中含有二噁烷,而这一元素可致癌的说法,首先来明确到底什么才是二噁烷。
按照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官网上的解释是二噁烷是一种室温下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在水源和食品(如:西红柿、虾、咖啡等)中有微量存在,常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油漆、农药、医药等产品的生产中。被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估为对人体可能有致癌风险,也是化妆品禁用组分。
由于二噁烷是聚乙二醇及其酯类、聚(乙氧基化)醚类、混合聚醚类、乙氧基类等化妆品常用原料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会由于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原因随原料带入产品中。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二噁烷列为2B类,即对人类潜在的致癌性较小,但在动物的实验上已经证明有致癌性。
在香港消协点名的问题产品中,海飞丝、潘婷、沙宣皆隶属于美国日化巨头宝洁集团,所以,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宝洁集团。
“事实上,微量的二噁烷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美国ToxicSubstancesandDiseaseRegistry列举出在鸡肉、番茄、虾等食物中均发现二噁烷的残留。”宝洁公司科学传播总监高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甚至在人们的日常饮用水中也含有极少量的二噁烷。
按照高培的说法,二噁烷并不是原料添加,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这是生产原料中带入的杂质。”他如此回应。
那么哪些原料会带来这些杂质?
伽蓝集团研发中心科研组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比较容易产生二噁烷的原料有十二醇聚醚乙二醇硫酸酯(AES)、聚乙二醇(PEG)等基团,常见的有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均有可能带入极少量的二噁烷副产物进入最终产品。因为这些原料在加热过程中就会脱水产生二噁烷,“这是不可避免的。”她向记者进一步解释,这类物质由于含量太小,对于产品的表现力或者说使用感不会产生影响,所以用不用没有差别,厂商没有必要去主动添加这一物质。
记者注意到,在香港消协发布问题名单后,诸如海飞丝、沙宣等品牌纷纷在微博上给予澄清,海飞丝解释称,二噁烷与其他化学物质一样,只有当其达到一定的剂量水平后才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化妆品中的二噁烷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由于皮肤角质层具有屏障作用,通过使用化妆品经皮肤吸收量极微。实验表明,二噁烷的经皮肤吸收率约为4%。
按照海飞丝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其产品本来很少的含量,再加上皮肤的阻隔,进入人体的量就微乎其微。
那么,此次查出的产品的含量具体为多少?
记者查阅了香港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官方声明,协会称在检验时同时参考了两个标准,一个是内地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不高于30ppm),另一个则是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2015年,SCCS曾发布过评价报告,结合毒理学实验数据和ICCR的产品中二噁烷含量监测数据,建议在短时期内,将化妆品中的二噁烷残留量逐步降低至10ppm。)而此次有38个样本验出含有二噁烷,产品含量介乎1.1ppm至24ppm,其中有7款高于欧盟的要求。
消委会研究及试验小组主席黄锦辉表示,二噁烷具有挥发性,洗头时洗发用品与皮肤接触的时间普遍较短,而且用后立即被冲洗掉,相信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样本验出的二噁烷含量对消费者应不会构成安全威胁。
换言之,如果按照中国内地的标准,那么上述的这些洗发水中所含有的二噁烷都是符合标准的。
中国标准的设立
“目前中国国内的标准在国际上已经算是较为严谨,限制为30ppm。”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陈少军向记者表示,韩国的限量值是100ppm,国际上的其他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对于这方面都没有相关的标准。“目前国际上对于化妆品的二噁烷限量并没有统一标准。”专家称。
职业病健康网有更多新闻,工作没精神怎么办?户外工作怎么防暑?请关注职业病健康网。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关于《本草堂药业等企业生产中药材及饮片不合格》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或者需要,可以:
1、职业病维权:职业病维权专题;职业病体检:职业病体检专题;
2、在线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重罚 20W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并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职业健康职责落实不到位?九江两企业被罚50000元!
首次查处!“无证”做评价,这案件很典型
重罚近90万!只因无资质提供职业卫生检测服务
一个多月的工作,导致光明女子手指溃烂?某科技有限公司被罚7.5万!
青岛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未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被处罚!
提醒!诱导员工签自愿放弃诊断保证书,企业面临高额罚款!
一案双罚,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虚假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