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耳朵的现状与危害:噪声性耳聋不可忽视
职业病耳朵(职业性噪声聋)是因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导致的听力损伤,常见于制造业、建筑业、矿山、纺织等从业人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6%的听力损失与职业噪声有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职业性耳聋病例逐年上升,但许多工人仍缺乏防护意识,甚至误将耳鸣、听力下降视为“职业常态”。
职业病耳朵的致病机制:噪声如何摧毁听力?
职业性耳聋的根源是噪声对内耳毛细胞的不可逆损伤,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如电钻声、机床轰鸣)会导致毛细胞死亡,进而引发高频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全聋,职业卫生与安全》期刊指出,许多工人因未佩戴防护耳塞,仅3-5年即可出现明显听力衰退。
职业病耳朵的高危行业:你的工作环境安全吗?
以下行业需重点防范职业性耳聋:
- 制造业:冲压、锻造等机械噪声常超100分贝;
- 建筑业:打桩机、切割机持续噪声暴露;
- 交通运输:机场地勤、地铁维修人员;
- 娱乐行业:酒吧DJ、演唱会工作人员。
案例:2023年某汽车厂工人因未规范使用耳塞,集体确诊噪声性耳聋,引发社会关注。
职业病耳朵的早期信号:别错过身体警报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 接听电话时总感觉一侧耳听不清;
- 频繁耳鸣,尤其在安静环境下;
- 需要他人重复说话或调高电视音量。
注意:职业性耳聋进展隐匿,早期干预可延缓恶化。
职业病耳朵的防护指南:从源头阻断损伤
企业责任:
- 定期监测工作环境噪声,超标区域需降噪改造;
- 为员工配备SNR≥30dB的防护耳塞或耳罩。
个人防护:
- 正确佩戴防护用具:耳塞需完全封堵耳道,耳罩要紧贴头部;
- 减少持续暴露时间:噪声环境下每2小时休息10分钟;
- 定期听力检查:高危行业建议每年做一次纯音测听。
总结与行动建议:守护听力从今天开始
职业病耳朵虽不可逆,但可防可控,建议:
- 高危行业从业者登录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 通过“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系统”预约专业听力筛查;
- 发现听力异常时,保留职业暴露证明,依法申请职业病鉴定。
记住:听力损伤是无声的“工伤”,主动防护远胜于事后治疗!
(参考来源:WHO《世界听力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央视新闻《职业健康防护专题》)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山东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工作组莅临济南检查工作
陕西卫健委:以健康企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
东莞市正式启动“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上海着力探索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模式
阜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病防治 “十四五”规划编制
洪泽区卫生监督所开展洪泽区非医疗机构放射防护专项检查
沧州市卫健委对320家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免费“体检”
安徽省召开202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