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一线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时,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都是很常见的现象,甚至有不来的,或者来了签到后就走了,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年年培训,都是老内容,老师讲腻了走走过场,基层员工也不认真听走走过场,这个培训似乎就变成了一种应付监管部门检查的形式了。针对这种情况,且提出几点建议,供诸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文字无关。
一、改变培训形式
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将职业卫生培训流于形式,一线员工是可以体会到上面只是走过场,那大家就真的是浪费时间来应付官方检查了,对加强一线员工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并无多大作用。
如何改变培训形式呢?基层员工,很多文化水平不高,让他们坐在座位上认真听几个小时的课,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和他们一起到工作岗位上去,结合实际来讲,我想他们会更关注一些,因为更有切身体会。可以通过现场操作、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大家的活跃性、互动性,而不是听老师在上面干巴巴讲得昏昏欲睡(事实上,有的培训会上有人睡得打起呼噜来了)。
就算是在讲座上进行室内培训,也可以优化一下,每一页PPT不要总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配色明亮一点,多些图片、多些视频,老师也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问问是否有疑问,最想学习哪一块的,和受训人员拉进距离。
二、增加激励手段
在培训时,可以采取单人/分组有奖问答(抢答)等方法,对于每次培训考试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三、调整培训内容
对一线员工来讲,少讲理论,比如职业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就不用讲了,建议结合故事、案例、实物等进行教学。比如在普及《职业病防治法》时,干巴巴讲法条内容,劳动者大多当耳旁风或者催眠曲,但如果以案例的方式引入法律知识教学,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而是知晓那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举个例子,一个劳动者发现疑似职业病了,用人单位不安排职业病诊断,这个劳动者应该怎么做?是去网上寻找网友/媒体帮助,还是去找用人单位的各种违法行为去向相应的管理部门投诉举报,亦或是直接去申请职业病诊断?在培训课上,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者举出一些案例,从劳动者切身利益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如想进一步讨论交流或有其他需要,劳动者病人可加QQ群784591071;专业从业人员可加QQ群663924660。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卫生档案分为哪几个内容?
解析:关于职业接触限值的那些疑惑
TO 用人单位|关于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的十大常见问题
噪声作业|先天失聪,能否从事噪声作业?
职业卫生评价标准目录
关于防治尘肺病的一些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