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暑假生活中,你的孩子是如何度过的?
是整天窝在沙发看电视、玩手机、电脑,很少运动?又或者是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天到晚就坐在书桌前?
还是外出旅行,但仍以吃吃喝喝为主。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孩子们又回到两点一线的生活了。每天他们有很长的时间坐在教室里上课,回到家还要做作业。孩子们没有多少时间运动,又脱离家长的监管,体重更是难以控制……
肥胖是很多病的诱因,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脑意外等。而且肥胖还可能会对心理、精神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说自卑。此外,肥胖背后还可能“隐藏”一些疾病,比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
所以,怎么帮孩子控制体重?爸妈们犯难了!今天,小编就请来专家,给大家讲讲家有小胖墩该咋办,帮大家解开儿童肥胖的那些疑惑!
答疑专家
1、孩子到底是怎么胖起来的?
与遗传、心理、生活方式有关
首先,肥胖与遗传因素相关。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发生肥胖或超重的概率是父母体重正常孩子的3-4倍。
其次,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老人常常觉得“孩子胖一点”壮门面,总担心孩子没吃饱。
再次,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经常不吃早餐或家庭外就餐,缺乏运动,膳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吃零食、进食速度过快等。
也有些肥胖可能是疾病引起的,但家长以为孩子是好吃懒动,责骂孩子,这样可能反而加重肥胖。
2、孩子减肥要少吃,营养跟不上怎么办?
孩子减肥需营养师介入
既要减肥,又要保证营养,正常发育,就要靠专业的营养师来帮孩子制定食谱。营养治疗原则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适当限制能量摄入、控制体重。具体方法有:
1、能量分配合理:蛋白质摄入量占全天总能量15%-20%,脂肪占25%-30%,糖类占50%-60%。
2、增加食物纤维:每日茎、叶类蔬菜摄入量应为500g以上。
3、蛋白质:以豆类及豆制品为佳,鲜牛乳及酸奶宜食用,肉类以瘦牛肉、瘦羊肉、鸡胸脯肉为佳。鱼类宜多食海鱼。
4、保证水果摄入,宜作为加餐食物,但不能多吃。
5、少食多餐:每次进食8分饱为宜,每天5-6餐。
不过,医生也强调,体重不是衡量儿童肥胖的唯一指标,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减肥不等于减体重,而是减缓体重增长率。
3、孩子多胖需要看医生?
参考BMI指数,关注异常症状
在临床上,主要根据BMI指数(即体质指数)判断肥胖程度。
计算方法:BMI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
以10岁孩子的BMI标准指数为例,男孩超重为19.6,肥胖为22.5;女孩超重为20.0,肥胖为22.1。
除数据外,如果孩子容易疲劳,稍稍活动即气喘吁吁,感到气短甚至心悸等,家长也应该带孩子看医生。
4、儿童减肥该挂哪个科?
多科室综合管理,才能更好实现科学减肥
专家建议,应在内分泌科和(或)营养科分析病情,确定诊断。如需药物干预,则由内分泌科医生继续参与诊疗过程。与此同时,还需要营养医生开具营养诊疗方案,出具具体的膳食食谱。当然,科学运动管理及心理干预也是体重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综合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减肥。
肥胖是不能治愈的慢病,需要终身管理。社会上还有一些减肥营宣称几天就能快速减重,但这种方式对身体有一定危害,关键是要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5、孩子就是不爱动,光靠食疗行不行?
体力活动不可缺少!
肥胖的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负平衡、促进脂肪分解。想要达到能量负平衡,就必须是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如果只是饮食控制,不仅难以见效,而且很容易反弹。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建军表示,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几乎是潜移默化的,现在很多孩子肥胖正是因为患上了“运动缺乏症”。
‘面对输赢’的态度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减肥治疗的成功与否。所以运动绝不仅仅是为了消耗能量,而是通过给生命提供必要的刺激这一途径作用于减肥治疗。
6、在学校,吃动不在你的掌控之中怎么办?
制定符合生活规律的减肥方案
复胖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学会自我管理,而且上学期间的饮食、运动模式不同于假期,因此就容易复胖。
家长和孩子首先应树立“减重不是目的,生活方式健康才是目的”的理念,然后在医生、营养师、心理及运动专家的帮助下,让孩子学会制定并遵守自己个性化的减重计划和运动方案:包括制定营养食谱并进行饮食训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并坚持锻炼;适时地心理调节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等。
职业病健康网有更多保健知识,工作没精神怎么办?户外工作怎么防暑?请关注职业病健康网。
更多热点新闻请参考阅读:职业病健康网常识栏目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关于《新学期如何帮孩子控制体重?专家帮你解开六大疑惑》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或者需要,可以:
2:在线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健康小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分为几类?
职业健康检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咨询】听力高频损失,是职业病吗?
职业病诊断:什么是职业史?用人单位不提供职业史怎么办?
职业健康防护|噪声达到多少分贝需要戴耳塞或耳罩?
科普|同一岗位,为什么有的人得了职业病,有的工作时间更长反而没有?
职业健康检查的常见问题及结果处理
职业健康检查的几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