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化学物有无毒性、有什么毒性、如何引起中毒等问题,我想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吧。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面对一种未知性质的化学物,通常通过毒理学试验和动物实验数据来评估推定其有无毒性。
一、毒理学试验
化学物的毒性一般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化学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的试验。
第一阶段为急性毒性试验,包括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眼刺激性试验和致敏试验。
第二阶段包括一般亚慢性毒性试验及致突变性、致畸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试验。
第三阶段包括慢性毒性试验、致癌性、体内蓄积性、代谢动力学等试验。
因此,每一阶段的毒性试验反映的是不同的毒理学改变,对一种物质是否有毒需要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做出结论,特别是判断一种物质无毒,必须完成上述所有阶段的试验方可做出结论。对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用途,一般仅限于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标签,为进一步的毒理试验提供数据支持,并不能全面的说明化学物质的毒性。
二、动物实验
化学物引起人体中毒的必要条件是通过一定的暴露途径进入体内。化学物进入人体的方式主要有经呼吸道吸入、经口摄入和经皮肤黏膜吸收三种方式。
根据物质的理化特性和人类实际接触的可能方式,将动物试验分为经口毒性试验、经皮毒性试验、吸入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眼刺激性试验和致敏试验。
不同接触途径的试验结果仅说明该种接触方式条件下的毒性作用,不能因为某一种接触方式的试验无毒就下结论急性毒性无毒,更不能仅凭一种试验方法就断然该种化学物无毒。因为很多化学品,在不同的接触方式下,毒性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某些化学物质由于其挥发性高,容易通过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在动物毒理学试验中表现为吸入毒性;有些化学物其皮肤通透性差,在动物毒理学试验中表现为经皮接触属实际无毒,但经消化道粘膜的吸收很好,其经口毒性可能会达到高毒甚至剧毒的等级。
总之,某种试验方法结果无毒,与该化学品无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必须做出系统性评估方可做出结论,否则容易误导广大群众对该化学品的毒性判断。
(责编:李晓燕)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职业健康小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分为几类?
职业健康检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咨询】听力高频损失,是职业病吗?
职业病诊断:什么是职业史?用人单位不提供职业史怎么办?
职业健康防护|噪声达到多少分贝需要戴耳塞或耳罩?
科普|同一岗位,为什么有的人得了职业病,有的工作时间更长反而没有?
职业健康检查的常见问题及结果处理
职业健康检查的几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