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去医院检查,比如拍X光片、做个CT,我们自己都会有疑问,对身体有没有危害。但是长期接触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放射科工作人员,他们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中,更应该在上岗前、上岗后和离岗前分别进行健康体检,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案情介绍
2021年2月1日,某市卫生健康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在某医院医务科科长易某、科员李某的陪同下,对该院放射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查看该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时,执法人员发现个人剂量检测报告上有周某、冯某、邓某3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剂量信息(剂量计佩戴起始日期为2020年6月3日),3名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表均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执法人员佩戴执法记录仪又对该院放射诊疗设备操作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在放射科CT机房操作间发现一张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值班表,值班表上显示从2021年1月16日开始没有工作人员周某的名字。执法人员当场询问周某的情况,易某表示周某已从该院辞职。执法人员心存疑问(周某从何时辞职?有没有做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等)。针对这些问题,执法人员立即展开进一步调查,搜索并下载打印了周某提交的离职申请单一份,申请单上显示周某入职日期为2016年8月29日,最后工作日期为2021年1月16日,因个人原因离职,该申请已被审批通过。同时,执法人员对李某制作了询问笔录,李某在笔录中讲述了周某是2016年8月29日到该院工作,曾是放射科主任,于2021年1月16日离职,已经解除了劳务合同。周某离职申请单上的信息与李某的笔录信息一致,更加确定了证据的真实性。
该院现场只能提供一份周某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表(体检日期为2019年10月15日),并不能提供周某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离岗时健康检查的相关规定,执法人员现场制作了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并让易某当场签字确认。
案情分析
该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周某于2021年1月16日离职,该院现场只能提供一份周某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表(体检日期为2019年10月15日),并不能提供周某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离岗时健康检查的规定:
(1)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2)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周某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时间已远远超过90天,不能作为离岗时检查。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放射工作单位违反本办法,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处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按照放射诊疗管理相关规定执行”。以上两个条款规定处罚的依据不一致,执法人员就针对使用哪个条款处罚更合理展开讨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职业病防治法》自2007年至今几经修改完善,两者之间许多条款已不能相互印证。目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已很少使用;《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刚刚修改完善并施行,用此规定相对更为合理。本案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程序要求进行,符合法定程序。
相关知识
问: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谁承担?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
问:职业健康检查有哪些种类?答:上岗前健康检查又叫就业前检查,即对劳动者上岗前所进行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通过就业前检查,排除职业禁忌症,防止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工种和作业,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对易感者健康的损害,防止职业病发生。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又叫定期检查,是对在岗的职业有害作业者所做的定期健康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及时处理,减轻职业危害后果,减少用人单位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离岗时健康检查即工人在调离或脱离现职业、有害岗位时进行的健康检查。主要是对劳动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判断其工作期间是否患上了职业病,有助于明确健康损害责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减少社会负担。
问:进行职业病诊断的时候,应带上哪些材料?答:1. 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2.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
申明:文中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以案释法:职业病病人评残后的治疗费究竟谁来承担?
患职业病能双重赔偿吗?一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获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共计102.38万!
矿工上班7个月后查出职业病,法院判决矿方支付工伤待遇款23万元!
单位解雇员工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被判违法解除
职工患职业病索赔无门?这个案例告诉你何去何从!
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维权:四次判决、两次裁定,最终获赔94万!
劳动者患职业病认定工伤后,工伤保险待遇不予发放咋办?
在5家涉尘企业工作后患上尘肺病,到底谁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