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用人单位在组织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部分劳动者有职业禁忌,但仍然安排在原岗位工作,把体检当做任务,流于形式,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
案例回顾
某地职业卫生执法人员在对一木制品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1名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时,明确为噪声职业禁忌,但该劳动者继续在原工作岗位从事接触噪声危害的作业。因此,该用人单位受到了警告,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已整改完毕,该名劳动者已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
分析
本案中涉案劳动者认为,虽然自己被体检机构诊断为噪声职业禁忌,但自己感觉情况并不严重,一方面是自己以前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听力可能受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听力也有所下降,因此认为自己不需要调岗。
同时,用人单位也认为,尽管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劳动者有职业禁忌,但劳动者不愿意调岗,若强行调岗反而容易引发纠纷,另一个原因,一旦调离后,再招熟练工比较困难,所以也没有引起用人单位的足够重视,没有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法律依据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所以,对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用人单位 应当及时按规定调离原工作岗位。
这种调岗是法定调岗,不论员工同意与否,都必须无条件落实。
劳动者不同意调岗,用人单位如果继续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将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小贴士
1、什么是职业禁忌?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2、存在职业禁忌怎么办?
一旦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职业禁忌证告知书”,而用人单位不当回事,未将劳动者调离原岗,则该用人单位将面临最高30万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小编提醒:用人单位应重视和履行法定义务,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者防护意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申明:本文所载素材均来自互联网、微信等公开渠道,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平台,必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支持!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全部评论
以案释法:职业病病人评残后的治疗费究竟谁来承担?
患职业病能双重赔偿吗?一职业性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获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共计102.38万!
矿工上班7个月后查出职业病,法院判决矿方支付工伤待遇款23万元!
单位解雇员工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被判违法解除
职工患职业病索赔无门?这个案例告诉你何去何从!
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维权:四次判决、两次裁定,最终获赔94万!
劳动者患职业病认定工伤后,工伤保险待遇不予发放咋办?
在5家涉尘企业工作后患上尘肺病,到底谁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