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贵州航天医院三位医生因“涉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被捕后获取保候审的案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全国首例案件,也引出了职业病网编辑部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如何判定职业病诊断误诊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据“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6月23日发布的《因诊断尘肺病“失职”被羁押7个多月,3名医生获取保候审后抱头大哭》一文报道,“遵义市播州区公安局2017年10月12日出具的一份鉴定意见通知书显示:‘我局指派/聘请’有关人员,对三位医生作出的547人尘肺病诊断进行重新鉴定和新增鉴定,其中393人无尘肺病、111人胸片质量不合格,1人待定,有尘肺病仅为42人”。
从报道中看出,这是公安机关“指派/聘请”有关人员抽取案例得到的数据。我们姑且相信公安机关提供的数据是真实的,但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这就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设想,假如公安机关委托几家省外权威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抽取案例并阅片,其阅片结果或许更具有说服力。
因此,不妨以本案为鉴,以后是否应该考虑形成这样一种制度:在职业病诊断出现争议的情况下,应委托数家省外的权威专业机构,借助权威专家的技术力量,来评判所做的职业病诊断误诊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然后,公安机关再以这个评判结果作为是否立案的依据。
如果今后这样的案件按照上述程序进行评判,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安机关获得的数据将会更科学。
思考之二:航天医院和当地卫计委是否负有失职责任?
根据我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六条和第十三条规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具有健全的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并对其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负责”。
如航天医院因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导致监管不严,使用多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医生,致使该院职业病诊断误诊率超出正常范围,那么航天医院作为法人,应承担第一责任。
法律规定,卫计委对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院具有监管责任,“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对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监督检查;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监督检查并不定期抽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日常监督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如航天医院在职业病诊断上存在监管不到位而频出问题,那么,当地卫计委作为航天医院的监管单位,是否也应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
此外,整个遵义市只有两家医院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且只有一家医院(贵州航天医院)实际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是否合理?据相关报道称,“发生了这件事之后,贵州航天医院先后被终止了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体检业务,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医院,遵义地区需要做职业病鉴定的劳动者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此,当地卫计委是否有应急预案,以应对当地“需要做职业病鉴定的劳动者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尴尬?
思考之三:为什么没有启动职业病鉴定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本案中用人单位对职业病诊断结果有异议,可以依法向遵义市卫计委申请首次鉴定,如不服首次鉴定结果,还可以依法向贵州省卫计委申请再次鉴定。
本案为什么没有依法启动职业病鉴定程序,而是选择举报,让公安机关来介入对其进行判定?
这样做,有没有程序违法之嫌?
思考之四:举报者有没有违法成本?
本案中的用人单位在举报时提供了什么有效依据?
假设这类举报属于不实,职业病诊断医生并不存在“失职”,举报者又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如果举报者没有什么法律责任或所付出的责任成本很低,那么今后,不实的类似举报会不会一次又一次出现?
思考之五:职业病诊断,需要公平公正
职业病诊断存在利益关系,一旦诊断成功,就会涉及到工伤保险和用人单位的赔偿问题。在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保部门的三方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能否被正常诊断为职业病?
这就需要,职业病诊断,必须公平公正!
职业病诊断,不能成为三方利益的博弈工具;归根究底,职业病诊断是一个医学诊断问题,最需要的就是公平正义。医学诊断问题,首先应该在医学共同体内解决,严格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与鉴定,不能因为利益关系而影响(更改)诊断结果。
本案结案之日,法院一定会有一个公平正确的判决。那一天,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病诊断的公平正义,一定会从此案开始。
我们将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随时加以讨论。同时,也欢迎广大网民留言评论。评论如被选中,可领取红包!
作者:职业病网编辑部
相关阅读:
因诊断尘肺病“失职”被羁押7个多月,3名医生获取保候审后抱头大哭
独家调查|3医生被羁押7月,全国首例尘肺病医生获失职罪引行业震动!
尘肺病诊断续|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德鸿研究员:社会保障和人文关怀滞后,影响职业病诊断
延伸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游客 2018-07-13 13:06:50.0
游客 2018-07-13 12:28:52.0
全部评论
游客 2018-07-15 20:48:03.0
游客 2018-07-14 16:30:57.0